(1)自蔓延高溫合成法(SHS).該項技術始于1967年,由前蘇聯物理化學研究所研究成功,用這種方法可以生產400多種化合物、其制備工藝過程為:將Ti和C兩種元素粉末混合來燃燒合成TiC,經機械破碎分級后制得TiC顆粒。但是這種顆粒的形狀不規則,尖角多、往往作為磨料使用,而不適于作為復合材料中的增強粒子。在Ti-C系中加入鋁元素,則可以改變生成TiC粒子的合成途徑及形狀等。
SHS技術是利用反應自身的能量合成新的產物,不需外部提供能量(點火過后),并且SHS技術對設備要求不高,是一種頗具商業開發價值的工藝途徑。但是,采用SHS技術合成的材料存在內部孔隙。一般隨后采用放熱擴散法(XD)、輔助燃燒合成法(CAS)加以消除。
(2)輔助燃燒合成技術(CAS).CAS技術是一種較低成本、能夠進行微觀結構設計的技術,它把粉末冶金與傳統熔融金屬技術相結合,利用原位生長生成第二相,其組成元素被加人坯料中。在較低點火溫度與金屬熔體發生燃燒合成(SHS過程)。剩余鈦在更高的點火溫度下熔化,使得第二相粒子分布均勻,但在CAS工藝中,剩余鈦的含量必須得到嚴格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