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是金屬家族中低調有內涵的品種,隨著我國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鈦金屬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鈦金屬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熔點高、比重小、比強度高、耐磨性好、韌性好、耐腐蝕、導熱系數低、高低溫度耐受性能好、在急冷急熱條件下應力小等特點。
鈦雖具備這一系列優良品質,但其商用卻比較晚,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被人們認識。鈦多與鐵、鋁、釩或鉬等其他元素造成造出高強度的輕合金,應用于航空、航天、軍工等高科技領域。隨著鈦不斷向化工、石油、電力、海水淡化、建筑、農產食品、醫學、日常生活用品等行業推廣,鈦金屬日益被人們重視,被譽為“第三金屬”、“太空金屬”、“海洋金屬”和“萬能金屬”。因其是提高國防裝備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物資,又被稱為“現代金屬”和“戰略金屬”。
從全球鈦材的應用分布看,我國的鈦材在航天航空上20%左右應用占比仍然較低,未來在航天航空上的應用將成為鈦材,尤其是高端鈦材主要的應用方向,而高端鈦材給企業帶來的附加價值也更高。
從產業鏈看,我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從礦石處理到鈦材生產完整鈦工業的國家之一。鈦工業是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制造業等工業的基礎。整體而言,我國的鈦產業鏈處于高低端供需狀況迥異的結構性失衡狀態。我國是鈦礦資源的儲量大國,但純度較高的鈦精礦仍需依賴進口;我國的海綿鈦產量已位列全球第一,海綿鈦總體供給量遠遠大于需求,但航空航天級高端海綿鈦產能仍然不足。目前,鈦產業鏈中主要的附加價值在中、下游鈦材加工和應用。在鈦材加工領域,我國高端鈦材產能相對匱乏,用于民航客機的鈦材目前幾乎全部來自進口。2022年商飛C919交付疊加運20大型運輸機的密集交付期,對高端鈦材的需求將明顯放量。在鈦材加工技術中獲得重大突破的企業,將優先分享中國航天航空大發展的紅利。
受益于下游行業的復蘇,2021年鈦產業鏈產品普遍漲價,且疊加供給收縮等因素,下游產品漲幅普遍高于上游產品,加工類企業利潤增厚。化工需求好轉疊加低端供給收縮,鈦材加工環節利潤增厚民用鈦材需求維持較好。由于環保政策加強,化工行業部分制鹽、制堿設備更新換代需求增加,由于化工制鹽制堿業是鈦材最大的下游消費領域,該領域恢復增長對鈦材需求的拉動效果較為顯著。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化工行業整體呈現復蘇狀態,或在未來繼續拉動對新設備以及設備所需材料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鈦加工產業隨下游需求高端化呈現結構升級,以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端鈦材應用占比逐年提升。從全球來看,航空用鈦約占鈦材消耗總量的一半,美、俄等國家航空鈦材占比甚至超過70%。鈦材在我國航天航空應用消費量增長較快,消費量自2009年以來連續增長。目前看,我國航空鈦材剛剛起步,隨著未來我國航空裝備的換代放量,民機制造領域將取得重點突破,航空鈦材將迎來可觀的增量需求。從全球看,航空制造正朝著安全高效的技術要求發展,鈦及鈦合金在航空工業中使用量與應用比例不斷增加。當前,國際先進戰機機身含鈦比例已超過40%,民用航空領域的空客A380和波音B787含鈦量分別達到10%和15%。中國產業信息數據顯示,美國波音公司制造B737、B747、B777飛機單機用鈦量分別是10噸、13.8噸、18噸,空客A380的鈦材用量也高達24.5噸,占比近10%。
近年,金屬鈦的市場需求穩步增長,我國也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鈦生產國與最大的鈦消費國,2020年,我國海綿鈦產量首次超過10萬噸,達到12.3萬噸;鈦錠產量超過11.99萬噸;鈦材產量超過9.7萬噸。雖然從產能上看,我國的鈦合金處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鈦加工技術與美日俄仍存在較大差距。美俄和日本分別在軍工方面和民用方面技術領先,而我國10%-15%的高端鈦材需求無法自產,依舊需要進口。據統計,2016年至今,我國高端鈦材年進口量均在5000噸以上,這一數據在2019年和2020年已有所降低,說明我國鈦材行業也在逐步向高端發展。
為何要發展高端鈦合金?首先,鈦合金產業鏈的核心壁壘不在于上游資源和中游冶煉,而是在于鈦材的加工能力,尤其是高端鈦材的研發能力和制造工藝;其次,由于高端鈦合金一般被應用在航空航天、國防建設和海洋工程等特殊場景,對鈦材的加工要求極高,這也提供了相應的技術壁壘,甚至成為國家之間航空航天、國防、海洋工程等領域的博弈關鍵。
高端鈦合金潛力主要在航空航天領域。2020年中國鈦材消費結構中,高端鈦合金的消費主力仍然為化工板塊,雖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超過50%,而國內航空航天領域的消費量尚不足20%;相比于美俄兩大軍事強國在航空航天鈦材消費量占比超過70%著實較低,即使全球鈦材消耗占比中,航空航天平均也在46%,可見國內航空航天用鈦材市場存在巨大成長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