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郵儲銀行聯合界面新聞推出系列專題紀錄片《智造者》,關注鈦產業發展、新能源電池制造、半導體材料、超聲波應用等專精特新制造業領域,實地探訪陜西、浙江、廣東和河南四地的制造企業,記錄郵儲銀行以全方位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努力做好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陪伴者的故事。
本期《智造者》來到有中國鈦谷之稱的陜西寶雞,探訪了當地最早一批從事鈦合金加工的企業——永盛泰鈦業有限公司。他們見證了數十年來中國新材料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智造的振興之路。郵儲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圍繞該類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發揮服務實體經濟資源稟賦優勢,助力鈦加工專精特新企業駛入“快車道”。
鈦合金由于強度大、密度小、抗腐蝕,成為了空間金屬的理想材料,此后被廣泛應用到軍工、醫療器械、汽車等領域,被譽為21世紀金屬材料。當然鈦合金價格也是居高不下,遠遠高于銅、鋁等,是名副其實的貴金屬。但事實上,鈦在地殼中的儲量豐富,那么鈦合金究竟是為何如此昂貴?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到了有中國鈦谷之稱的陜西寶雞一探究竟。

“鈦合金貴在哪?一是海綿鈦的提煉,工藝比較復雜,成本也比較高;二是鈦合金在后期的加工的時間長,成本高。”寶雞市永盛泰鈦業有限公司(下稱“永盛泰”)副總經理王朝星介紹,鈦合金材料比較硬、不好加工,所以給人一種感覺,認為其成本非常的高,但從價值工程角度來講,平均算下來用鋼使用期限約5年,鈦合金可以用20年。
王朝星所在的永盛泰成立于1992年,是寶雞當地集鈦制品的研究開發、加工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陳炳豊于2008年加入永盛泰,這些年靠著自己和團隊的努力,在寶雞一眾鈦加工企業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前幾年公司發展最快的過程中,擴展太快了,資金鏈一度出現了問題。”回憶起公司發展過程中的艱難時刻,陳炳豊談到,當時正因為郵儲銀行,才渡過資金周轉的難關。郵儲銀行的工作人員會經常詢問是否遇到困難,并到公司來幫忙解決。在他們的幫助下,公司解決了燃眉之急。
作為戰略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領域,鈦合金行業近年來展現出良好發展態勢。郵儲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圍繞該類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助力鈦加工專精特新企業駛入“快車道”。截至2023年6月末,郵儲銀行寶雞分行涉鈦企業310余戶,貸款結余6.53億元(含公司貸款),2023年上半年投放貸款3.11億元。

在中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中,新材料工業作為一支重要力量,正以無限的激情和創新為整個產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在此過程中,不斷涌現出的專精特新企業重新定義了產品性能、使用壽命和環境友好度,逐漸成為產業的中流砥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