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冶煉產線宋利勞模創新工作室自成立以來,致力于成品鈦渣破碎、干燥設備的工藝優化、質量管控、設備改造、創新成果轉化等工作,以光與火的熱情與執著,打造“責任、攻關、育才”工作室品牌,為產線改革發展作出了貢獻。

領辦人宋利是該產線運轉倒班作業區成品班班長,獲攀枝花市勞動模范、鞍鋼集團“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圍繞重點主動作為
“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崗位請放心!”早在10多年前,宋利就提出了這個口號,它如同一束火苗,點燃了為工作奮斗的美好理想。
在宋利的帶領下,該工作室緊緊圍繞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兩大重點展開攻關。

通過“自主維修、工序前移、精準搭配”,工作室成員主動作為,開展錘破機、斗提機、篩分機等技術裝備改造、技術改進項目百余項,對制約鈦渣破碎加工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問題進行立項攻關,取得良好成效。
“錘破機備件成本控制”一直是該工作室降本重點攻關項目,他們針對錘破機邊錘柄的異常磨損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先后節約備件采購費用約50萬元。
針對現場生產瓶頸問題,工作室成員發散思維,大膽思考,先后提出“成品工序揚塵治理”等建議50余項,改善現場工作環境。
總結出“雙層振動篩進料”“成品一期除塵卸灰”等先進操作法,有效改進設備及工藝,節能創效數十萬元。
項目攻關迎難而上
2021年,因產線作業區合并,該工作室的工作范圍進一步擴大,增加對鈦精礦干燥、煤氣回收等項目的研究、分析和攻關。
為實現鈦精礦干燥線“電爐—煤氣—烘礦—電爐”資源回收循環利用的閉環,宋利勞模創新工作室組織精兵強將,與專攻鈦渣冶煉難題的張遠佳青年創新工作室深度合作,針對提高煤氣回收率、回收熱值等問題,開展“提高1號鈦渣冶煉電爐煤氣回收效率”項目攻關。

兩個“智囊團”攜手,科學分組共同攻關,定期交流研討生產和設備問題。
經過不斷摸索,最終實現提高煤氣回收率的目標,為后續提升2號、3號鈦渣冶煉電爐煤氣回收率積累寶貴經驗。
打造人才培養陣地
“最好的培養人才辦法,就是把他們放到基層一線帶班,解決實際問題,扎扎實實從現場成長起來。”這是宋利的人才培養理念。
青年技術員蔡斌是該工作室的一員,在該工作室的精心培養下快速成長,已經能在崗位上獨當一面。
最近,他忙于新建的25.3萬噸/年破磨線項目達產攻關,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實現小時達產的目標。

通過把新人大膽放在現場,在生產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宋利手把手帶出了16名生產技術骨干,其中,兩名職工已走上了產線管理技術崗位,多名青年職工成長為班組業務“領頭羊”。
如今,宋利勞模創新工作室已成為鈦冶煉產線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為鈦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