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力復合生產車間里,平鋪疊放著一張張層狀金屬復合板。筆者好奇地湊近一張金屬復合板仔細觀看,發現上層鈦板與下層鋼板嚴絲合縫地結合在一起,呈現出明顯不同兩種金屬的顏色,接縫處是兩種金屬的混合體,渾然天成。
“這些金屬復合板是在山里的爆炸場完成了爆炸復合工序,運送回來后做了后期的退火、切割、表面處理、包裝工序后,即將出廠的成品復合板。”天力復合董事兼總經理樊科社介紹時說到。
爆炸焊接必須一次成型
今年,天力復合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主營產品的層狀金屬復合材料,其最核心的優勢是利用不同金屬的材料特性,實現材料的升級應用,適用腐蝕、高溫、結構需求等特殊工況,早先應用于制鹽制堿、小型化工等。
開拓創新一直在路上,最初,不少燃煤電廠煙囪及煙道防腐使用的是德國產耐酸磚——賓高德磚、賓高德膠黏劑。賓高德磚及膠黏劑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施工成本高昂,但凡施工只要有一點小破綻就會產生飛磚滲漏現象,但即使施工再好3-5年后仍會出現滲漏的現象。美國發明了C276復合板作為防腐材料,但其價格較賓高德磚更加昂貴,國內鮮少企業能大規模應用。
當時天力復合的前身——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復合金屬材料廠,聯合西北電力設計院開發出了鈦鋼復合材料,做為國產化替代品。“當時我們為什么不用C276鎳基合金?因為成本太高了,因為鈦一公斤當年貴一點的時候也就是20萬左右,鎳基合金基本上就40萬,密度又是鈦的2倍,相當于它的成本就是鈦的4倍。”孫昊曾在天力復合長期負責營銷工作,目前擔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對于公司產品及其價格了如指掌。
“我們2003年開發的鈦鋼復合材料,20年過去了,現在如果你到我們開發出的第一臺產品內壁把灰塵輕輕一擦,里面的金屬光亮如新,沒有任何腐蝕的點。”如今的總經理樊科社,當時組織并主持了該項目的技術攻關。
樊科社以鈦鋼金屬復合板為例,向筆者說明其優點:“鈦重量很輕,耐腐蝕,但是價格較為昂貴;鋼不耐腐蝕但價格也較為便宜,適合做支撐材料。兩者形成復合金屬材料,降低成本的同時,兼容了鈦輕質且耐腐蝕的長處,以及鋼板的支撐材料特質。“
天力復合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開展爆炸復合研究,起源于西北院金屬復合材料研究所,是國內最早致力于該技術研究的單位。主流的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生產技術方式有爆炸復合法、軋制復合法、爆炸軋制法等。天力復合目前所采用的是爆炸復合法,該技術是利用炸藥爆炸產生的瞬時超高壓及超高速沖擊,推動上層金屬板材(復板)碰撞下層金屬板(基板),使兩種或多種不同金屬層間達到固態冶金結合的焊接方式。
“不相熔的金屬材料進行爆炸焊接,其技術要求和難度天生的特性就導致非常高,因為金屬爆炸只要一次性成型不了,不符合質量要求,它只有報廢一條路,沒有任何可修復的空間,這也就是為什么天力復合技術條件跟國內的同行相比拉開差距,因為我們有幾十年的技術積淀。”樊科社說。
下游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樊科社從大學畢業開始就在天力復合工作,當時層狀金屬復合材料下游的應用領域還沒有如今這么廣泛。“由于層狀復合金屬材料的獨特性,隨著技術的推廣和進步,沒想到能有這么廣泛的一個應用的。”樊科社說。
公司經過數十余年的技術積累和發展,公司爆炸復合技術不斷突破,生產的層狀金屬復合材料面積分別突破10㎡、15㎡、25㎡、35㎡,通過爆炸復合技術生產的金屬復合材料種類也在不斷增加。
公司主要核心產品鈦鋼復合板在多項應用領域接連打破國外廠商壟斷,實現了我國裝備制造企業和關鍵領域對爆炸復合材料進口產品的替代及其國產化,如PTA、電力、環保、冶金、核電及新能源等。
公司以直銷為主,直接面向下游客戶,銷售主要為一單一簽。目前公司已成為包括寶色股份、江蘇中圣、森松重工、美國通用電氣、陶氏化學、L&T在內的國內外多家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的合格供應商。根據中國爆破行業協會爆炸加工委員會2022年5月出具的說明,天力復合近五年(2017年至2021年)“有色金屬爆炸復合材料”全國市場占有率為20%~30%,位居全國第一。
根據董秘何波的介紹,鋯與鋼直接焊接技術國內為天力復合獨有,是國內首個能夠批量生產鋯鋼雙層復合板的廠家,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實現大面積稀貴金屬銀鋼復合板產業化的公司。
如今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的應用場景仍在不斷拓展,近年來公司在保有化工、電力等傳統優勢領域外,積極開拓了新能源、電子等領域,并根據客戶需求研發探索液氫儲存和輸送系統等潛在市場。層狀金屬復合材料作為一種較純材而言更經濟、功能性更強的新材料,其對傳統材料的替代空間還有待挖掘,未來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未來,公司將緊跟國家戰略需求及市場需求,加強相關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
訂單充裕欲擴充產能
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目前天力復合共擁有20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公司建有“層狀金屬復合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層狀金屬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西安市金屬爆炸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個創新研發平臺。同時,公司是《衛星用鈦-不銹鋼爆炸復合過渡接頭》國軍標(GJB3797-99)、《鈦-鋼復合板》國標(GB/T8547-2006和GB/T8547-2019)、《鈦-不銹鋼復合板》國標(GB/T8546-2007和GB/T8546-2017)的牽頭或主要起草和修訂單位。
根據孫昊的測算,因為今年臨時增加了核島設備項目的研發,該項目研發投資在500萬元左右;天力復合今年研發投入規模預計是在3500萬元-4000萬之間。“公司4000萬用于研發投入,說明公司對研發的投入非常重視。經常性會在年中根據市場項目信息的整體變化和產品的預研方向,我們會增加研發投入。天力復合前期多個產品在研發的投入和產出上,都體現了收獲的成果,公司對研發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強。”孫昊說。
一部分研發費用用作研發材料,另一部分則投向高學歷研發人員的招聘。如今,天力復合研發人員招聘向博士化、碩士化傾斜政策很明顯,研發中心新招聘的研發人員學歷碩士以上起步,最近幾年對博士的招聘愈發重視。孫昊坦言,從公司和研究院的招聘信息就可以得知,博士的人工成本高,除了年薪、安家,住房等補貼外,博士到位后公司給予課題經費的支持做層狀金屬復合板新應用方向的研發。
今年前三季度天力復合境內收入同比增長勢頭明顯,主要應用領域業績穩扎穩打,新能源、海洋工程領域成績亮眼,金屬復合材料新簽訂單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35%、185%。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訂單充裕。
樊科社向筆者表達了目前公司在手訂單有余,產能受限無法再進一步拓展市場的煩惱:“現有土地和廠房可發展空間十分有限了。我們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募集資金,新增土地和廠房做更進一步的長遠規劃。”
樊科社告訴筆者,目前公司的年產能在2.5萬噸左右,希望到2024年底達到近3.5萬噸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