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作為密度小、強度高、耐腐蝕的金屬材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人工關節、外科器械等醫用產品的首選材料。
鈦棒、鈦板、鈦絲是醫用鈦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在寶雞高新區有一家專業從事醫療、航空航天用高端鈦及鈦合金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寶雞鑫諾特材股份有限公司。在與公司董事長鄭永利交談中,記者了解到,在經過大量的市場分析和摸底后,鄭永利決定將發展方向瞄準醫用鈦材領域。2004年,在寶雞這片充滿生機的熱土上,寶雞鑫諾特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經過20年的積淀,該公司從一家作坊式小廠發展成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已是全國人體植入鈦及鈦合金材料的供應商之一,產品占中國市場的25%以上,成為我國三大基地之一。鄭永利坦言:“在我國,4個植入人體的醫用鈦材中,就有一個是我們公司生產的。”

熔煉是鈦材的第一道工序。記者在該公司熔鑄車間,目睹了海綿鈦變鈦錠的神奇之旅。只見海綿鈦被4500噸的壓力機壓成一塊塊電極塊,再經過等離子焊接、熔鑄等工序,最終形成了鈦錠。“醫用鈦對純度要求極高,為了去除里面的雜質,我們要對鈦錠經過三次熔煉,以確保其成分均勻。”車間有關負責人給記者打了個比方,這個過程就像是揉面,經過反復揉,面團才會軟硬適中。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板材車間,看到工人們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著,有的在對鈦錠進行表面處理,有的在修磨鈦板,有的在校直鈦棒。在庫房,鈦棒、鈦板、鈦絲被分類存放。“板材的底部為什么都印有一行特殊的數字代碼?”對于記者的疑惑,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說:“這組數字代碼是板材或棒材的尺寸、批號、規格、材質和標準,這就相當于它們的‘身份證’,便于用戶追溯到根源。”此外,在庫房的展柜里,記者還看到“合作伙伴”用鈦材生產的接骨板、關節柄、骨髓內釘、止血鉗等產品整齊擺放著。“可別小瞧這些鈦材,目前和我們公司合作的企業,生產的醫用產品已經覆蓋八個系列上百種規格。”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創新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驅動力。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公司在運營中有三大特點:舍得在科研上投錢,年平均研發費投入占銷售收入4%;有熔鑄爐、高速線材連軋機等先進設備280余臺(套);專業技術人員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一。“自主創新是公司打開市場大門的‘金鑰匙’。”鄭永利說,公司一直把研發創新作為重點工作,在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打破了多項技術壁壘,目前公司已“手握”18項專利。公司先后自主研發的高性能高精度醫用鈦材、生物醫用超聲刀刀頭材料、TC4彈性髓內針材料、外科植入用抗菌鈦合金材料、低彈性模量鈦合金材料、齒科用鈦鋯合金材料等產品,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
在眾多自主研發的產品中,公司自主研發的超聲刀供貨量已達10噸。“超聲刀是一種新興的先進微創手術器械,鈦合金是超聲刀刀頭的理想材料,但國內的醫用超聲刀材料主要靠進口。我就在想國外能造,憑啥我們不能造?”鄭永利說,2019年,公司拉開了超聲刀用TC4鈦合金絲材研制工作的帷幕。在科研團隊反復攻關下,2021年第一代產品完成量產,并在湖北部分醫院完成臨床驗證。2022年6月取得發明專利。該產品于2023年已完成材料的技術性能、工藝優化、特性對比等關鍵研發環節,第二代產品也完成了市場驗證。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公司研發的齒科鈦鋯合金棒絲材,填補了國內市場鈦鋯合金種植體的空白,并實現牙科種植體的國產化。“以前都是由國外把控市場,經過公司努力打破技術瓶頸,目前第一批產品已完成供貨,第二批產品工藝正在調整優化中,預計今年5月完成供貨。”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站在新起點上,鄭永利表示,公司將繼續把研發創新作為核心工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讓研發團隊與高校一同深入研究鈦材的新興市場、工藝和技術,開發出多應用領域需求的新型鈦材,進一步拓寬鈦材的應用領域,勇立潮頭,爭做醫用鈦行業的“領頭羊”!(溫瑤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