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工人日報》一版刊發了“大國工匠進民企會帶來哪些變化?絕對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文中講述的是首席技師、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劉湘賓來到陜西寶雞拓普達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普達公司)工作后,拓普達發生了很多變化:技術性突破、工藝性變革、理念上創新、成本上降低、效益性提升等,改變了員工對于“技術”、“技師”的重新理解。
看了關于拓普達、關于劉湘賓的報道,筆者想起了20多年前曾在《工人日報》撰寫過一篇評論“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以為我們不管從事什么職業,既然干了,就要去愛,就要去專,只有這樣才能做精做優自己。細品細讀劉湘賓的點點滴滴,必定是十年磨一劍、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沉淀與綻放。
匠是什么?一是指有專門技術的手工業者。二是指在某些領域成就大或造詣深的人。劉湘賓不僅是有專門技術的手工業者,而且是機加領域有成就且造詣很深的“大國工匠”。劉湘賓的世界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匠心獨運。筆者以為拓普達能把大國工匠請進寶雞請進“小小”的拓普達,對于鈦谷的影響具有“教科書”的意義,其亮點很多也值得深思。
亮點一
拓普達是有遠見與格局的企業,懂得人才對于企業發展的后勁。能把國內首席技師、大國工匠請進企業,不僅僅是待遇問題,更重要的是懂得對人才的尊重和具有尊重人才的環境。
(點評:寶雞鈦谷要發展,需要去外地聘請更多的人才,而不要在鈦谷企業內部相互“挖墻角”。外地聘請“高手”還可以帶來不同的地域理念)。
亮點二
寶雞鈦谷大環境需要要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拓普達只是在小環境培育了梧桐樹,孕育了金鳳凰的土壤,才引來了大國工匠。
(點評:近日寶鈦集團的高層次人才招聘,招聘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博士生,帶頭啟航了尊重人才的發展之路。相信未來的鈦谷會對人才的使用與認可重新定位)。
亮點三
劉湘賓進入拓普達帶來了理念、思維、技術甚至人才環境的創新。他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的力量,更是“質”的飛躍,“新”的突破,實現了生產力的提升,這正好是“新質生產力”的體現。
(點評:劉湘賓的到來,讓拓普達“絕對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比如,劉湘賓改變了拓普達過去“輕過程重終檢”的現象,讓重視過程得到了把控,助力了工藝的改進,質量的提升)。
亮點四
劉湘賓的到來,讓拓普達工人看到了“首席技師”、“大國工匠”是國家重視的人才,學好技術也有出路,只要你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技術精湛,照樣可以“出人頭地”。
(點評:拓普達操作工安恒偉、韓國鋒、生產部長石國平深有感觸,尤其是韓國鋒說,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大國工匠的徒弟。劉湘賓的“匠心獨運”已經觸動了技術工人的內心)。
亮點五
劉湘賓剛到拓普達時,不是去辦公室而是直接扎進機加CNC車間,在悶熱的廠房里,埋頭和大家一同工作,一干就是3天。
(點評:劉湘賓的實干精神是標桿,一個人要把事情做成事業,不是享受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作為首席技師、大國工匠來到一家并不太大的企業,沒有架子,直接實干,這種精神不僅僅值得員工學習,更值得鈦谷的老板們學習。)
《工人日報》報道的“大國工匠進民企會帶來哪些變化?絕對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看似很普通的一件事,實際上,只言片語間對鈦谷的影響像一本“教科書”——尊重人才要實打實的請!實打實的愛!實打實的去尊重與呵護!只有這樣,才能請來真正的人才,才能為企業的發展付出真正的愛。“新質生產力”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才是創新的動力,人才是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只有人才的“質”地好了才能奠定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的基礎與動力,才能真正提高生產力水平。
拓普達聘請的首席技師、大國工匠是一本利于鈦谷發展的“教科書”。接下來,寶鈦集團招聘的高層次人才也將讓這本“教科書”更具有學習、借鑒的作用。還是那句話,做企業一定是做文化,有文化、有內涵的企業才會尊重各方面的人才,各方面的人才才會為企業增磚添瓦、錦上添花,盡綿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