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參加并采訪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主辦的海洋工程用鈦等材料研討會議,對鈦應用于海洋工程,助力海洋經濟發展有了深度上的進一步認識,以為在產能過剩的當下,如果鈦金屬能在海洋工程中廣泛推廣應用,也許會給鈦及鈦合金拓寬廣闊的應用前景,助推鈦產業朝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海洋用鈦量極小,據悉,俄羅斯先進艦船用鈦量占艦船結構重量的15—20%,而我國先進艦船的用鈦量不足結構重量的0.1%。這說明我國先進艦船用鈦量微乎其微,但也反過來說明我國鈦金屬在海洋工程中的未來用量有著巨大的潛力。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25研究所陳光章教授對記者說,鈦在海水環境中面對均勻腐蝕、侵蝕腐蝕、點蝕、縫隙腐蝕、應力腐蝕、微生物腐蝕、焊縫腐蝕和電偶破壞時,鈦的耐蝕性能優于鋁合金、銅合金、316不銹鋼等眾多材料。鈦在海水中的穩定性好。他說,鈦在我國海洋工程領域應用遲緩,除了首期投入成本較高外,推廣應用的宣傳也不到位,你們中國有色金屬報等媒介應該擔當起這個責任來。
按照2012年以來的數據統計,鈦材在海洋工程中的應用比例相當低,年用量僅2000噸左右。而艦船增加裝載量必須靠自身裝備的輕量化來實現,鈦合金作為優異的先進材料應用于海洋裝備恰好能實現艦船的輕量化,而且用二、三十年有的甚至四十年沒問題,綜合效益相當高。應用遲緩現象既有國家重視程度不夠,也有推廣應用不力的制約。黨中央在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戰略目標,無疑對鈦合金等先進材料輸送到海洋工程應用產生了深遠的意義,這次海洋工程會議上記者感受到了自上而下重視海洋工程建設,重視艦船新材料應用研發的熱度。
在分組召開的艦船組工作會議上,“船舶設計大師”、博士生導師馬運義拿著有色報專欄集結出版的科普讀物《鈦:天與地的兒子》說:中國有色金屬報記者寫的這本書要改改名字了,應該叫“鈦:天地海的兒子”。會場上這小小的花絮,觸動了記者采訪海洋工程用鈦的靈感,拓展了記者關注海洋強國的視野,看到了鈦及鈦合金等先進材料助推我國海洋經濟騰飛的明天。
擁抱海洋鈦路寬。未來海洋工程中潛存的鈦產業發展商機蘊藏著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