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藝分析
零件材料為鈦合金TC4,加工難點有兩個:一是材料如何解決難加工問題,二是如何控制零件的變形,保證高精度要求。
2. 難點分析
鈦合金材料難加工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材料組織切削加工性差。鈦合金材料組織復雜,親和力大,晶格原子不易脫離平衡位置,當材料硬度高于350HBW時切削加工特別困難,硬度低于350HBW 時,又易產生粘刀現象。
二是材料切削時溫度高刀具磨損快。鈦合金材料的零件被加工時,切削區溫度遠高于其他材料的溫度,材料的導熱系數小于不銹鋼和高溫合金,散熱條件差,使切削區溫度迅速上升,積于切削區附近不易散發,造成加工的刀尖附近應力集中,造成刀具磨損崩刃,破壞零件加工表面質量。
控制零件變形難點有四個方面:
(1 )零件結構剛性差 零件壁厚為1.5mm、2mm;剛性差,切削力擠壓造成零件一定的變形,影響殼體零件尺寸精度及幾何公差。
(2 )切削用量要素難控制 在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等因素影響下,切削過程中產生振動,也會造成零件變形。
(3 )裝夾時夾緊力產生的影響 零件定位裝夾時,在徑向夾緊力作用下產生變形,當加工完成后零件恢復彈性變形,產生橢圓,造成尺寸超差。
(4 )應力釋放產生變形 在零件整個加工過程中,材料自身和切削力作用下產生的應力不斷釋放,影響零件尺寸和幾何公差要求。
(5 )溫度變化影響 由于零件精度要求特別高,加工所處環境和機床自身溫度變化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3. 解決方案
針對鈦合金材料加工難點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選擇刀具材料提高刀具的壽命 實踐證明,加工鈦合金材料時必須選用耐磨性好,抗彎強度高,導熱性好,抗粘結,抗氧化,抗振性好的硬質合金刀片。通過使用不同材料的刀片進行大量切削試驗和總結,刀片材料精加工優選I C907 ,半精加工優選Y G10HT,精加工優選YG643,刀具壽命長。
(2 )優化刀具參數 在加工的不同階段,刀具使用參數有差別。
粗加工時刀片參數:前角γo= 4°~ 6°,后角αo= 11 °~ 13°,主偏角 κr= 45 °,副主偏角 κ′r= 7°~ 14°,刃傾角λs= 1°~ 3 °,刀尖圓弧R =1.5mm。
半精加工時刀片參數前角γo=5°~ 8°,后角αo=13 °~ 15°,主偏角 κr= 30°~ 40°,副主偏角κ′r= 15°~ 20°,刃傾角 λs=6°~ 8°,刀尖圓弧R =1mm 。
精加工時刀片參數前角γo= 8°~ 10°,后角 αo=15 °~17°,主偏角 κr=43 °,副主偏角 κ′r= 20°~ 30°,刃傾角λs=5°~ 7°,刀尖圓弧 R=0.3 ~0.5mm 。
(3 )選擇合適的切削液及澆注方式 加工時使用極壓乳化液冷卻,及時帶走刀具的切屑;刀桿采用中控式,切削液噴管通過刀桿直接加入到刀具的切削中,避免了積屑瘤的產生,降低了切屑區的溫度,提高零件加工質量。
(4 )優化工藝流程 采用粗加工→ 熱處理→半精加工→熱處理→精加工→熱處理,逐步釋放應力。半精加工、精加工需要經消除基準變形,通過半精加工循環、精加工循環過程控制回轉體變形。
(5 )優化切削用量 通過長期試驗、摸索,得到不同加工階段合理的三要素:粗加工時選擇的切削速度為40~50 m/min,進給量為0.7mm/r ,背吃刀量為2~3mm,主要是去除零件的大余量,加速散熱性,加速應力釋放。半精加工時選擇的切削速度為80~100m/min、進給量為0.3mm/r 、背吃刀量為0.3~0.5mm,進一步去除零件的余量,進一步應力釋放。精加工時選擇的切削速度為180 ~240m/m i n、進給量為0.1~0.2mm/r 、背吃刀量為0.1~0.2mm ,消除和避免了切削時振動引起的工件變形。
(6 )設計和制造合理的夾具 如圖2所示,夾具靠零件自身的螺紋拉緊、端面定位,對零件不產生徑向力,克服徑向力對零件的影響。一次裝夾,將零件外圓、內孔、端面一次加工而成,從而達到保證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幾何公差要求。當零件加工完成后,轉動一下動靜定位圈,使凹凸合攏,從而使零件定位端面與動靜定位圈產生一定間隙,轉動零件即可卸下,消除夾緊彈性變形。
(7 )采用三階段 熱處理消除應力粗加工后進行退火再結晶熱處理,在溫度700 ℃左右時間為2h,促進內部組織均勻,改善切削性能。半精加工后再進行一次時效,在550 ℃保持1h,進一步消除和釋放零件殘余應力。零件精加工完成后,再進行45℃左右時間1h,80℃左右時間2h的三個循環穩定精加工尺寸。
(8 )溫度控制 環境溫度使用中央空調控制在22℃左右,每天開機后機床空運行1~1.5h ,預熱達到熱平衡后開始加工,保持恒定溫度。
4. 結語
本文通過選用適宜鈦合金材料的不同加工階段的刀具材料及參數,優化了工藝流程、切削要素、裝夾形式、熱處理、環境溫度等方面,從而控制了鈦合金高精度回轉體加工的質量,滿足了尺寸及幾何公差技術要求,殼體件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對類似零件加工工藝有一定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