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激光氣體氮化方法,實現了鈦合金表面氮化處理。結果表明,當功率密度大于6.5×105W.cm-2時,生成物以TiN為主。由于Al的飽和蒸氣壓和蒸發速率均高于Ti,因此,在熔池表面形成貧鋁層,促進了表面層Ti的氮化。熱力學分析表明,激光熔池內生成TiN的反應較生成AlN的反應更具有熱力學優勢。
[關鍵詞]激光氮化 航空鈦合金 氮化機理
引言
鈦及其鈦合金因其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性好、耐高溫等優點,自20世紀50 年代以來,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及應用,成為當代飛機和發動機的主要結構材料之一。用鈦合金取代不銹鋼,不但可以減輕飛機的重量,而且可以提高結構效率。目前,鈦及其鈦合金在飛機用材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據報道,在不同機型中,鈦合金所占比例也不盡相同。在客機波音777中為7%, 運輸機C-17為10. 3%,戰斗機F-4為8%,F-15為25.8%,F-22為39%[1]。然而,由于鈦合金價格高,耐磨性差等原因,使其應用領域受到了限制。因此,對鈦及鈦合金表面進行適當的改性處理,提高其表面耐磨性和表面硬度,至關重要。
氮化鈦具有高硬度、耐磨損、耐腐蝕等優點,將其用作保護層可大大提高表面硬度,改善耐磨性,有效延長使用壽命[2]。A.Walker[3]等研究了鈦及其合金表面激光氮化。國內外近年來采用離子束增強沉積(IED)[4,5],等離子氮化(PN)[6]等方法在鈦合金表面形成氮化鈦薄膜。但這些方法都存在涂層厚度薄、結合度低、易于剝落等缺點。
為此,本文采用激光氣體氮化方法,對鈦合金表面進行氮化處理。該方法提高了氮化效果,簡化了工藝。本文主要研究激光功率密度對氮化的影響,并對激光氮化機理進行分析。
1.實驗材料及方法
實驗材料選用TC4合金。經打磨、清洗后吹干待用。采用500WCO2連續激光進行激光氮化。N2氣預熱到200°C。熱的氮束流和激光束同軸、同時到達樣品表面。激光掃描速度為100 mm/min,激光功率密度范圍為0.85×105 W.cm-2~8.5×105 W.cm-2。利用日本理學D/MAX-RB型X射線衍射儀進行物相分析。
2.實驗結果及討論
氮化處理后的樣品表面的XRD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見,與原始樣品相比(圖1a),當功率密度達到3.7×105W.cm-2時表面生成了氮化鈦。隨著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大,氮化現象也逐漸明顯。當功率密度大于7.8×105W.cm-2時,由圖1(c),(d)可看出,此時氮化層主要物相為TiN,及少量Ti2N。這是因為當功率密度較低時,一方面不能在鈦合金表面形成激光熔池,另外也不能使氮氣被充分激活,因而很難形成氮化。
3.氮化機理分析
經預熱處理后,氮分子吸收一部分熱能后,使得分子內能增加,再受到激光輻照時,很容易變成氮離子。另外,熱的氮束流更能促進熔池內的對流運動,使Ti充分與N原子反應,促進了氮化反應的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實驗中采用的Ti-6Al-4V合金,理論上,氮化物中應該有AlN生成,但實際卻沒有檢測到。其原因可歸結如下:
第一,在激光熔池表面,除了存在熔化、氮化過程外,還存在金屬元素的蒸發過程。哪種元素蒸發的快,相應地在表面這種元素與氮發生冶金反應生成的氮化物就少。在本研究過程中,激光氮化過程是在工業氮氣氛下進行的。在此條件下,表面鈦和鋁均有明顯的蒸發現象。不同溫度下,Ti和Al的飽和蒸氣壓PTi、 PAl (單位Pa)和蒸發速率vTi 、vAl(單位g.cm-2.s-1)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在液態激光熔池內,Al的飽和蒸氣壓和蒸發速率均比Ti的高很多,因此,熔池內Al的原子百分數要遠低于Ti,從而在熔池表面形成一個貧鋁層,促進了表面層內Ti的氮化過程。
另外,從熱力學角度來看,氮氣與鈦反應生成TiN的吉布斯自由能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梢钥闯觯琓iN和AlN的生成反應的△G都為負值,相同溫度下,TiN反應的?G比AlN的更小些。因此,生成TiN的反應更具有優勢。
4.結論
激光功率密度對氮化效果有很大影響。當功率密度大于6.5×105W.cm-2時,生成以TiN為主的氮化層。在相同的溫度下,Al的飽和蒸氣壓和蒸發速率均比Ti的高很多,在熔池表面形成一個貧鋁層促進了Ti的氮化過程。從熱力學角度分析,生成TiN的反應更具優勢。
參考文獻
[1] 彭艷萍,曾凡昌,王俊杰,等。國外航空鈦合金的發展應用及其特點分析[ J] . 材料工程, 1997, ( 10) : 3.
[2] 汪洪海,鄭啟光,陶星之,大功率 CO2 激光原位直接反應合成TiN/Ti 復合材料的研究[J],復合材料學報,1999,16(1):111。
[3] A.Walker,Laser melting treatment for metal surface [J], Surf. Eng., 198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