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央政府已經修改了其全國范圍內所有重礦砂的出口政策,宣布所有海濱砂礦現在必須通過國有企業IREL來出口。目前該項政策還未正式確認,相關商家也在等待有關該項新政的進一步消息。
《印度公報》發表了該項新政相關報導:基于2015-2020印度外貿政策,印度中央政府對2018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附表2第26章出口和進口商品分類的“海濱砂礦”的出口政策作出修改。
第26章出口和進口商品分類"注"中現有條目被細分為以下內容:
2.第2617條規定的其他礦物可自由出口,但已規定限制的及核物質除外。
3.新增一個條目。即,上述海濱砂礦(鈦鐵礦、金紅石、白鈦石,鋯英砂、石榴石、硅線石及獨居石)的出口需通過國營貿易企業,即通過印度稀土公司(IREL)出口。
根據數據,2017年我國進口鈦礦中,莫桑比克鈦礦數量最大,占整個進口鈦礦總量的20%,而印度鈦礦占比為8%。詳見下圖:
而在2015年之前,越南、印度、澳洲是中國鈦礦進口三大來源地,印度占比在17-20%之間,而自從非洲的一些鈦礦項目上馬以后,印度鈦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漸超越和取代。
在鈦原料選擇上,中國廠家當然是考慮價格有競爭力的鈦礦。據了解,目前印度鈦礦現貨吃緊,由于印度鈦礦無法正常運輸到中國,可印度鈦礦外盤高企,CIF均價250美元/噸以上,對比其他地區鈦礦根本沒有成本優勢,這直接導致了印度鈦礦在當前市場有價而無市。
隨著印度方面這一出口新政消息的放出,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印度鈦礦依然會處于有價無貨的局面。但是,印度鈦礦說到底并非我國鈦企業的必需品,印度鈦礦的市場份額早已被非洲鈦礦所侵占,因而印度鈦礦市場價格、供給變動對我國鈦市場造成的影響也就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