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廣泛影響力、代表著鈦行業學術交流高端、前沿的技術交流盛會已經舉辦了十六屆,會期每3年舉辦一次,已經歷時46年。鈦學術交流會具有高規格的鈦學術交流氛圍,代表著業內學術交流的最高水平。并逐步發展成為我國鈦行業的科技盛會和鈦領域重要的產學研交流平臺,為提高我國鈦及鈦合金科研水平、推動我國鈦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鈦及鈦合金學術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尚吉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沖擊環境材料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江蘇先進無機功能復合材料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海洋先進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工程先進材料軍民融合重點實驗室、《中國材料進展》雜志社、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雜志社、《鈦工業進展》雜志社、《中國有色金屬報》、上海交通大學協辦。
近年來,我國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醫療等領域對鈦及鈦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增材制造等工業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和應用。會議將就我國近年來鈦及鈦合金方面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改造和工程應用進行廣泛交流。
據主辦方了解,會議安排如下:
4月15日將進行大會特邀報告,主要有中南大學邱冠周院士演講“攀枝花鈦資源綜合利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院士的“鈦合金增材制造技術國內外發展現狀與趨勢”、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楊銳研究員“TiAl金屬間化合物及鈦基復合材料國內外發展現狀與趨勢”、東北大學張廷安教授的“鈦及鈦合金低成本清潔冶煉新技術及研究進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張緒虎 研究員“航天鈦合金材料及構件精密成型技術國內外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南京工業大學常輝教授“鈦合金低成本制備加工技術國內外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等12篇特邀報告。
4月16~17日大會設置了9個分會場,分別為:
B-合金成分-組織-性能關系
C-提取冶金與粉體制備
D-半成品加工與構件制造
E-金屬間化合物與鈦基復合材料
F-增材制造與近凈成形技術
G-鈦合金低成本化技術
H-鈦的應用技術及環境響應
J-生物醫學應用
L-基于材料計算與模擬仿真的鈦合金設計與工藝優化
組委會表示,此次全國鈦及鈦合金學術會上經評審錄用的論文,以《鈦科學與工程—第十七屆全國鈦及鈦合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的形式發表。優秀論文推薦至《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經專家評審合格后以增刊的形式發表(EI、SCI 源期刊) 。
會議將設青年優秀論文獎 20 個。凡年齡在 35 歲(含)以下,在分會場做口頭報告并提交全文的注冊參會人員均可參加青年優秀論文獎的評選。優秀論文獎由分會主席推薦,組委會統一發放獎勵證書。
歡迎鈦及鈦合金冶金、材料、制造加工方面以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生物醫療等相關應用領域的科研院所、生產和應用單位等各界專家、學者前來參會,共同交流,促進我國鈦及鈦合金材料及其應用技術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