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的學術化平民化
記者采訪高春寶時正遇他與兩位技術員在探討質量管理的問題,也正好聽他說:"工藝規程需要學術化,操作規程需要平民化。"兩位技術人員走后,記者與高春寶開始了關于質量話題的訪談,記者直接從剛剛恰巧聽到的"學術化與平民化"切入。
他說,工藝規程牽涉"工藝″,既然有"藝″那就說明工藝規程具有一定的高度與深度,需要理論化與學術化甚至對產品要有藝術化的理解,深耕理論與學術才能編制科學有效的工藝文件。他說,操作規程重在指導實際操作,要通俗易懂,操作需要具體化平民化,一看就明了。操作規程就是現場作業指導書。如果操作工人拿到作業指導書看不懂,那這個規程就脫離了實際,編制就是失敗的。

高春寶對質量管理的認識與理解確實有他獨到的地方,說明他對質量管理的深耕是從產品的表象走向了實質。他說,一個企業不管是技術管理、質量管理、生產管理、人員管理等等都需要相對應的學術化、藝術化、具體化、平民化規則,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量化與標準化。與高春寶聊了質量的話題,終于知道天成航材產品為什么大量走向國際贏得了良好口碑,也明白了總經理車偉說的品質取勝是天成航材永無止境的追求。
質量忌諱"四兩撥千斤″
今年38歲的高春寶在一家國外航空制造公司工作了10多年,他對質量的理解與要求有借鑒有實操。他說,質量管理千萬要忌諱"四兩撥千斤"的僥幸意識。一個具有良好裝備的企業為品質化生產創造了先天的條件,一個國家的工業制造業水平能夠體現科技水平的實力。在科技方面"四兩″難以"撥千斤″。高春寶說,華為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上千位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匯聚,上萬的專家與技術人才匯聚,華為的研發能力、制造能力、創新能力,"四兩″何以能撼動?
與高春寶切入質量話題,自感腦洞大開,他對質量的理解,他對品質的解讀是站在天成航材的前沿。記者問高春寶天成航材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他說,自己在國外航空制造公司工作了10多年,也產生了到中國企業做事的想法,在市場的"嫁接″過程中獲悉了天成航材這家公司的國際化思維,實地了解后,感覺天成航材創新思想活躍、發展對標國際、裝備水平先進、發展潛力巨大......這些都是吸引力!
高春寶說,天成航材還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今年才30歲的總經理車偉。車偉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接納人才(關于車偉的人才視界觀中國有色金屬報、中國有色網、鈦微媒聚集的全媒體將有主題報道,敬請關注),目前,天成航材吸引了不少高水平的博士、碩士。看來,車偉的"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人才計劃開始產生效果了。
梧桐樹栽好了,金鳳凰來了,自然不用"四兩″去"撥千斤″了。
質疑在"線"上
采訪期間,正好有國外兩家知名的航空公司到天成航材走訪,車偉也是在間隙時間與記者聊了聊企業的發展規劃與國際化視野,感受到了他的鈦世界胸懷是博大的。
高春寶說,企業要走向世界必須品質取勝,沒有優異的產品品質走不向世界,更不會有話語權。他說,天成航材的品質追求一直在"線″上。品質這條線需要三方面重視,一是企業高層重視品質線,讓品質升華到人才品質與產品品質融為一體;二是工藝規程的學術化品質,讓工藝員升華品質學術的嚴肅性與科學性;三是作業指導書的具體化品質,讓實操員升華生產過程中細節管理與品質把關。只有這樣,梳理好,每一個環節,質疑品質在"線″上的每一個點,才能做到質量的有效控制。
采訪手記:品質才是話語權
記者多次采訪車偉、高春寶以及看到天成航材一步步的發展變化后,深深理解了車偉提出的"話語權"其實是有為才有位。講到質量管理,談到人機料法環,企業仿佛都懂,真正做好卻很難。有的企業只知紙上談兵,實操則不知所措,嚴格點說,這就是過程的差別,"線″上的差異,最終導致品質的差距。
當下,一些企業追求眼前利益,目光只是短平快,這是導致質量管理薄弱的重因。如何縮小技術上的差距、裝備上的差距、過程上的差距、品質上的差距,最終要看人才與思想的差距。因為,你把品質當回事,品質就是一回事。品質上去了,尊重就來了。尊重來了,話語權就來了。天成航材正是在走一條立足品質,贏得尊重,博得話語權的國際化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