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郭元兵對鈦的真性情,記者一直想走訪霸獅鈦,終于在七月頂著烈日到深圳坪山采訪了他。原來郭元兵不是鈦業戰線一新兵,而是一個老鈦人。17歲那年他離開四川老家到深圳闖蕩,今年剛好40歲的他1997年開始接觸到鈦,他在23年的深圳工作史就有22年是與鈦打交道的歷史。難怪說到鈦圈內存在的鈦現象,他如數家珍。
剛到深圳打工時,郭元兵從小工做起,幸運的是接觸到的是表面處理等相關技術性方面的工種,勤思好學的他善于在各工種間融會貫通,為他日后創業奠定了基礎。"表面工作"成為了郭元兵不離不棄的事業。
記者在霸獅鈦采訪時,感覺到公司雖不大,但麻雀雖小"工藝齊全"。在郭元兵辦公室有一些國內鈦品企業的產品擺放在那里,見記者很好奇,郭元兵說,幫其完善一下表面處理,鈦品企業彼此應在工藝上相互補短。從"補短"中感受到了霸獅鈦在開放與包容中辦企業。他說,霸獅鈦鈦工藝電解表面處理上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藥方都是自己配制。說到鈦工藝的電解表面處理,郭元兵臉上洋溢著一絲自豪,他說:"我接觸表面處理工作20多年了,這是霸獅鈦的強項也是霸獅鈦的優勢。"記者開玩笑說,看來郭總是一個專心于做好"表面工作"的人。

記者來到生產現場,郭元兵一一介紹他的鈦民用生活產品,鈦鍋鈦碗鈦筷子等數款鈦品的生產工藝,成品率情況、工藝技術情況等等作詳細介紹。在另一條生產作業線,工人們正在精心包裝像鋁或者鋁合金制作的一些精細器件,郭元兵說,這是給華為公司進行表面處理的通訊器材部件。他說,霸獅鈦還給三星等公司的一些部件做表面處理。真是深入采訪才知道,小小霸獅鈦也有自己獨特的看家本領。
從生產現場回到郭元兵辦公室又開始聊鈦,聊了很多鈦民用生活品方面存在的問題甚至"揭秘"一些工藝給鈦品帶來的短板。他拿著剖解的兩款不同表面工藝處理的鈦品用手捏了捏,一款有"嚓嚓嚓"的聲響,一款沒有。他說,這就是表面處理上存在的問題。郭元兵"捏一捏"的細微動作,看似專心一事做"表面工作"的霸獅鈦其實是由表及里用心做好表面處理,讓表面處理既有"面子"的美又有"里子"的實。表面處理也是一門深厚的學問,而鈦民用生活品的表面處理至今仍是需要好好努力的方向。
郭元兵,一個善于做"表面工作"的人,一家專心于做"表面處理"的企業,鈦方面的電解工藝表面處理國內領先,還為華為、三星等著名企業做好相關通訊部件的表面處理工作,真正體現了"術業有專攻"。專心一事,必定成功。霸獅鈦的理念就是表理如一,精雕細琢。
記者問,為什么取名霸獅鈦?郭元兵說,霸獅鈦,源于英語best,最好的、最棒的意思。他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霸獅鈦一直在努力!現在霸獅鈦主要生產鈦鍋、碗、筷、刀、叉、勺等餐具,致力于讓表面逐步完美的鈦餐具走進家庭廚藝世界,走進鈦世界的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