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是由廣闊的海洋構成的,海洋有著大量我們不為所熟的生物和資源,各國都在爭先恐后地發展潛艇對深海進行研究。
也許很多人會感到好奇,目前軍用艦艇的使用中最大下潛深度是多少,有一艘俄國的685型潛艇,其在1986年創下的1300米潛水紀錄,至今都沒有軍用潛艇打破。要知道,一般潛艇的下潛深度也就300-500米,那么685型潛艇為何能創下如此的紀錄呢?

685型潛艇實際上是上個世紀70年代俄國苦心孤詣打造的潛艇,俄國潛艇素來追求高機動,大潛深以及兇猛的武器投擲能力。為了極大地增強潛艇的抗壓能力,685型在建造中大量使用特殊材料——鈦合金。從685型開始,后續的攻擊型核潛艇,也廣泛使用鈦合金材料,都取得了很大的下潛深度。
685型基本結構仍然采用了蘇聯傳統的雙殼體結構,耐壓艇體直徑約9米,由48-T鈦合金制成,由于鈦合金加工困難,為此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試驗工作,解決鈦合金的加工工藝、耐壓艇體的制造和耐壓艇體強度問題。
采用鈦合金制造潛艇,不僅可以有效加大潛艇的下潛深度,還可以降低反潛飛機用磁探儀發現潛艇的幾率,因為鈦合金不僅強度高、重量輕,而且又有低磁性的優點,這就是俄羅斯海軍重視加大下潛深度,并且用鈦合金制造潛艇的主要原因。
鈦合金不光價格昂貴,而且加工工藝困難,能用這種材料制造潛艇,可見當年的俄國是一個真正的海軍強國。根據美國方面的估計,俄國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一共投入了90億美元來研發和生產鈦合金的攻擊型核潛艇。如果根據購買力折算,這筆錢相當于今天超過600億美元的巨資,甚至當時的美國海軍也評論,俄國人在潛艇上投入的巨資遠遠超過自己。
美蘇爭奪全球霸權的時代,核潛艇作為"二次核打擊能力"的核心擔當了戰略核力量的中堅,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兩國都不遺余力、不惜代價地在核潛艇建造方面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競爭。
前蘇聯海軍在大力發展核潛艇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探索核潛艇的新用途,不斷更新核潛艇的設計概念。其中,"麥克"級(685型)核潛艇便是前蘇聯海軍中具有十分特殊意義的兩級核潛艇。在研制這兩級核潛艇的過程中,前蘇聯海軍對其賦予了各種性質的探索和試驗任務。因此,這級特殊的核潛艇在蘇聯海軍核潛艇的發展歷史中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