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的燉鍋、炒鍋往往都有一個美觀適用的鍋蓋,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玻璃蓋,玻璃蓋邊鑲嵌的基本都是與鍋身匹配的金屬,比如304不銹鋼燉鍋、炒鍋玻璃蓋鑲嵌的金屬邊也是304。鑲嵌金屬邊最起碼有兩個好處,一是保護玻璃邊不易損壞,二是透過玻璃還可以看到鍋里熱氣騰騰的美味佳肴。
自從新材料親生物金屬鈦慢慢走進廚房后,人們發現玻璃蓋邊鑲嵌的金屬與鈦不匹配。鍋身是鈦,玻璃蓋邊鑲嵌的卻是不銹鋼,也有鑲嵌銅的。消費者質疑了!既然鈦鍋好,為什么玻璃蓋邊不能鑲嵌鈦?小小的疑問背后是鈦金屬包玻璃蓋邊的技術沒有解決啊。一些鈦制品企業嘗試做過鈦金屬包玻璃邊,技術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好馬配好鞍"。鈦鍋配鈦金屬包邊玻璃蓋引起了市場的注意,有多家企業嘗試后失敗不做了。不做的原因不僅僅是技術,還有成本因素,一旦用鈦金屬包玻璃邊蓋子的成本至少比不銹鋼增加三五倍以上,增加了鍋的銷售壓力。盡管成本壓力高企,廣東江門一家鈦制品代加工企業仍然在嘗試做鈦金屬包玻璃蓋邊,投入了財力、人力、物力,結果依然也失敗了。難道鈦金屬包玻璃蓋邊的難題解決不了嗎?
一直從事鍋具玻璃蓋代加工企業生產的江門晶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謀海注意到了這個現象,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商機。前不久,中國有色金屬報、鈦微媒在沈陽召開第三屆中國鈦民品高峰論壇會期間,記者得知晶美公司已經解決了鈦金屬包玻璃邊的技術難題,相約有時間到晶美公司看看這項技術。
寒冷的冬天里,江門這個地方依然陽光溫暖如春。12月初,記者來到了晶美公司采訪。今年51歲的劉謀海,1991年下海打工以來一直是學做玻璃蓋包金屬邊這門技術,從下海到2011年成立公司走了"二十年磨一劍"的技術積淀之路。劉謀海給人的感覺,簡單,樸素,不像一個執掌四五千萬元的企業老板。記者外圍了解,劉謀海工作繁忙的時候言語不多,工作輕閑之時是一個話嘮,看著不像儒商的他能寫一筆好字。看來每個企業家都各自有鮮明的特點。
晶美公司一直是做不銹鋼包玻璃蓋邊的代加工生產企業,而且是全球WMF廚具、雙立人等多家著名企業的鍋蓋代加工廠。兩年前從未涉及到鈦,甚至對鈦金屬的認知還是一臉的茫然。劉謀海的一個朋友時常有鈦民用生活品的代加工任務,這是他識鈦的一個途徑。他與朋友心里似乎有個默契的約定:你做的我不做,我做的你不做。朋友的代加工企業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鈦杯、鈦鍋、鈦勺等種類繁多的鈦民用生活品,自己還有產品出口。朋友在斷斷續續做著玻璃蓋包鈦金屬邊的試驗,做了一兩年沒有成功就放棄了。朋友不做這個試驗了,劉謀海撿起來了,也是第一次做與鈦相關的事。
劉謀海心想自己做了差不多30年玻璃蓋鑲不銹鋼邊的事,鈦金屬鑲邊應該也不是什么難事吧,況且朋友還有一兩年試驗的得失可以借鑒。哪知拾起朋友放棄的試驗,劉謀海才知"鈦"不好玩兒,才明白民間俗話"鍋兒是鐵倒的"。在朋友斷斷續續試驗了兩年時間的基礎上又折騰了晶美公司半把年。當然,畢竟劉謀海干了30年玻璃蓋鑲邊的技術,他看到了技術相通的部分,找到了金屬屬性差異的存在,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研發與折騰,玻璃蓋鑲鈦金屬邊的試驗成功了,目前已引起鈦鍋企業的關注,業務洽談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生產鈦民用生活品企業江蘇帝圣金屬公司董事長胡招李對記者說,晶美公司的玻璃蓋確實不錯。
記者問劉謀海玻璃蓋鑲嵌鈦金屬邊的難點在哪里?一說道難點能夠看到他在玻璃蓋邊鑲嵌鈦金屬邊的研發付出,他說,點焊、卷邊、拉伸、整形、倒角、壓邊、拋光以及玻璃與鈦圈組合與不銹鋼都不一樣,根本就沒有想到鈦這么不好弄,試驗研發中還更換了好幾臺設備。他說,玻璃蓋鑲鈦金屬邊焊接與材質的選擇更重要,從這個角度看,理解了鈦制品價格高是有一定的道理。
劉謀海說,玻璃蓋鑲鈦金屬邊走向市場的難度不僅僅是技術的攻克問題,還有成本問題。他說,一是鈦金屬制作玻璃蓋邊成品率低增加了制作費用,二是鈦金屬價格遠高于不銹鋼也增加了鍋蓋的成本。對于鈦鍋的未來,劉謀海充滿信心,成本高低還要品質的優劣相對比,作為鍋蓋代加工企業,晶美的目標就是精益求精,為鈦鍋企業配套生產與之匹配的鍋蓋。
晶美公司產品主要銷往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意大利、比利時等10多個國家,在國內外客戶中享有良好的聲譽與口碑。如今,新材料鈦金屬捧上了"玻璃心",這項技術晶美公司已經申請國家專利,未來晶美公司的產品又添新枝,開啟了一條與不銹鋼同時并進鈦廚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