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國·院士開講》是“科創中國”與抖音聯合打造的大型視頻知識類欄目,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作為主講嘉賓,欄目在抖音平臺首發,“科創中國”微信公眾號同步播出。
本期節目,我們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員、鈦合金專家曹春曉作為主講嘉賓,為我們分享鈦合金在航空領域的發展、應用等內容。
投身航空事業
立志為國雪恥
1956年,曹春曉院士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個航空鈦合金實驗室,如今,他已經與鈦、與航空結下了65年的不解之緣。
講起自己國防科研夢的起源,曹院士說,小時候曾聽老師講過1937年的“8.13”事變,那時日本用飛機轟炸我們上海的火車站,“老師為自己國家沒有可以抗衡日本的空軍而感嘆,這種心情感染了我,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就埋下了一顆要航空救國、科技強國、振興中華的種子”。

還有一件事深深刺痛了他。小學五年級時,偶然聽到別人說他家附近的法國公園原來也和黃浦公園一樣,門口都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牌。“在中國的土地上造出了一個不讓中國人入內的法國公園,而且把我們中國人跟狗相提并論,當時心中不禁生出一陣酸楚與憤怒,我感慨祖國的衰敗,痛恨洋人的驕橫”,這更加堅定了他振興中華、為國雪恥的信念,也成了日后勤奮學習和工作的動力。
此后,他考上了上海南洋模范中學,畢業后考進上海交通大學,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曹院士說。
1956年,大學畢業在即,學校打算讓他留校從事教學工作。然而,當他知道畢業分配方案里有國防科研單位時,主動找到系主任表達了自己希望搞國防科研工作的強烈愿望。“我要看到祖國國防的強大,讓外國人再也不敢欺侮我們”,這個年輕人的一片赤誠打動了系主任,最終,他被分配到當時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
曹院士說,“只有每個航空人對自己的使命、崗位和專業愛得徹底、真誠和深沉,才能讓自己對祖國、對中華民族的愛真正落地、生根和開花,才能讓‘愛’點亮生命之光!”
從0到世界一流
中國鈦合金成長迅速
鈦合金因其優異的性能,在航空領域應用廣泛,它可以顯著減輕結構重量、提高使用性能,讓飛機飛得更快、更高、更靈活。
1954年,美國在J57發動機上用到了鈦合金,而我國第一臺裝有TC4鈦合金轉子零件的渦噴6發動機是在1966年成功地通過地面臺架長期試車的。因此,從航空發動機用鈦的起步時間看,我國落后了12年。
如今,我國的鈦合金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從中國第一個航空鈦合金實驗室成立到現在,60多年來,我國在各種航空材料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累累果實。
曹院士表示,無論是飛機機體還是發動機,鈦用量不斷提高主要是靠科技創新,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成分創新,二是工藝創新,通過改進工藝來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等,這兩部分的創新促進了鈦合金的發展和應用。
“耕耘鈦業,獻身航空,報效祖國”這12個字是曹春曉院士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的信念和精神支柱。
院士寄語
曹春曉
希望年輕人做到“三勤三善”:
勤學習 善自控
勤實踐 善合群
勤思考 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