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鈦礦資源豐富,域內釩鈦磁鐵礦預測資源儲量20億噸,居全疆第一,全國第三,已查明資源量達4.3億噸,具有發展鈦產業的獨特優勢。2023年,哈密市加快實施鈦產業鏈提升工程,以骨干企業為依托、重大項目為支撐,不斷完善配套產業鏈,推進鈦產業向集約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逐步把哈密打造成為世界級鈦產業集群地。
這幾天,在位于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生產來自陜西、深圳等地的訂單。2023年企業的鈦及鈦合金產量相比2022年有了穩定增長。
公司總經理助理向陽說:“2023年呈現產銷兩旺,海綿鈦和鈦材產量均穩居國內第二,其中海綿鈦產量超過3.3萬噸,較2022年增幅超12%,鈦材產量超過2.56萬噸,較2022年增幅超32%。”

工作人員正在根據產品參數對生產設備進行定制化測量。融媒體中心記者郭子毅攝
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2013年落戶哈密,現已建成年產2萬噸鈦及鈦合金新材料項目,是全疆唯一冶煉鈦金屬生產及加工鈦合金材料生產的企業,填補了新疆鈦金屬冶煉加工空白,同時也是全國首家從鈦礦開采到海綿鈦、鈦材、鈦合金、鈦制品的鈦全產業鏈企業。企業的主要產品為高性能鈦合金板材、高精度鈦合金管材、高質量寬幅大卷鈦金屬重帶材,這些是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的關鍵性基礎材料,產品質量目前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支撐了我國航空、航天、海洋和民用等多領域用鈦需求。

在成品板材車間,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鈦合金板材拋光打磨。融媒體中心記者郭子毅攝
向陽告訴記者,2023年,公司發揮科技創新引領,累計開展耐高溫、高強、高韌鈦合金等科研項目30多項,投入研發經費超1億元,有效提升了鈦產業的競爭能力,公司新產品研發能力、裝備水平和制造能力現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已形成年產3萬噸海綿鈦和2萬噸鈦及鈦合金生產能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以鈦材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是哈密市六大主導產業之一。為促進鈦產業高質量發展,哈密市在政策環境、平臺建設、人才支撐、科技創新等方面給予企業大力支持。由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98億元建設的年產3萬噸鈦及鈦合金項目,自2023年6月開工以來,各項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

工人們正在進行生產。融媒體中心記者郭子毅攝
向陽介紹,目前建設正加班加點,力爭在今年6月底實現部分投產,以做大做強鈦材加工為重點,加快發展鈦基產業集群,積極發展全鈦產業鏈,把哈密打造成為世界級鈦產業集群地,力爭到2025年,達到50萬噸鈦精礦、5萬噸鈦材生產規模;到2030年,達到100萬噸鈦精礦、5萬噸鈦材及鈦合金、10萬噸鈦白粉生產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