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昆明6月10日電(記者張磊、雷肖霄、魏雨田)彩云之南,礦產豐饒,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屬王國”美譽。在云南的滇中腹地,楚雄州憑借自身豐富的鈦礦資源與前瞻性的產業規劃,聚力打造滇中“鈦谷”,積極引進龍佰集團(16.400,0.10,0.61%)等行業龍頭企業,在資源利用、產業集聚、技術創新等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楚雄州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向著千億級鈦產業集群的宏偉目標全力進發。
一、高原聚“鈦”重構產業經緯
楚雄州鈦礦資源豐富,為鈦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已形成了從鈦礦采選、高鈦渣冶煉到鈦白粉、海綿鈦、鈦材生產的全產業鏈條,產業鏈完整度高,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升級奠定了良好條件。另外,當地優越的交通和區位條件,有利于原材料的輸入和產品的輸出,降低物流成本。
曾幾何時,楚雄州一些鈦產業企業面臨關鍵技術突破難、連年虧損、舉步維艱的困境。2015年之后,受市場、融資等因素影響,加上關鍵技術缺乏支撐,一些鈦產業企業發展陷入僵局。
楚雄州工信局局長黃國鋒說,為破解這一困局,2019年引進國內鈦鋯產業鏈及新材料研發制造大型龍頭企業,引入龍佰集團,以“股權加債權”的模式對新立公司進行收購重組。
此次重組為楚雄州鈦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產業重構的關鍵轉折點,圍繞延鏈補鏈強鏈,大力推動鈦產業發展。目前,楚雄州已有鈦產業企業30余家,建成和在建高鈦渣產能50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產能30萬噸、海綿鈦產能5萬噸、鈦材產能2萬噸。
楚雄州委書記張子建說,楚雄州近年來在鈦產業領域不斷發力,推動產業重構,充分發揮“鏈主”“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開展精準招商,吸引和培育更多創新型、成長型企業落戶,為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依托楚雄海綿鈦、鈦白粉產能優勢,加快型材制造企業招引,打造全國具有競爭力的鈦產業集群。
2023年,楚雄州綠色鈦產業實現產值88.61億元,增長13.6%,發展勢頭良好。當地工業經濟在鈦產業的帶動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技術突圍激發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
鈦產業作為新材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軍工、化工、醫療及新能源等眾多關鍵領域,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楚雄州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突圍,逐步向高端化邁進,成為我國鈦工業版圖中的重要力量。
楚雄州鈦產業在技術層面曾面臨諸多困境。一些企業的生產工藝落后,不僅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也難以達到高端市場的要求。在海綿鈦生產中,傳統工藝能耗高、成本大,且產品純度難以提升,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鈦白粉生產技術也相對陳舊,產品品種單一,無法滿足涂料、塑料等下游行業對高性能鈦白粉的多樣化需求,這使得楚雄州鈦產業長期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發展受限。
2019年,楚雄州鈦產業重組后,在突破關鍵技術難題時,龍佰集團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僅用180天,投入資金7.74億元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6萬噸氯化法鈦白粉、1萬噸海綿鈦、8萬噸高鈦渣生產線全面復產,實現當年收購、當年復產、當年盈利的目標。
近4年來,在技術改造和創新驅動下,龍佰祿豐鈦業有限公司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運行穩定性大幅提升,產量、產值連續四年穩步增長,產量和產值由2020年的4萬噸和10億元,到2024年分別增長到了12.1萬噸和24.4億元。
龍佰集團另一家下屬子公司云南國鈦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海綿鈦產能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公司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新晉獨角獸企業。云南國鈦金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立介紹說,“公司在技術研發與生產過程中,不斷優化工藝,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尤其對轉子級海綿鈦技術持續深入研究,品質上從設計源頭保證高品質,以實現產業的長遠發展。”
在技術突圍的過程中,楚雄州政府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對企業的技術研發項目給予資金扶持和稅收優惠;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與高校合作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為鈦產業培養輸送專業技術人才;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為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創造良好條件。
三、鈦谷逐綠浪繪就生態工業新畫卷
穿梭于寬敞整潔的廠區,聽不見傳統冶煉的轟鳴巨響,看不見煙囪林立的工業圖景,取而代之的是鳥語花香的生態廠區與智能高效的數字化車間,一幅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生動畫卷在此徐徐展開。
綠色,是楚雄鈦產業發展的鮮明底色。楚雄鈦產業企業紛紛踐行環保舉措。一方面,企業加大在環保設備和技術上的投入,確保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達標排放。另一方面,積極探索資源綜合利用的新路徑,提高資源利用率。
技術創新,是推動楚雄綠色鈦產業持續發展的強大引擎。在楚雄大姚縣的鈦白粉生產線,一套全球領先的連續酸解裝置正在運行。控制室里的數字化系統精確調控著酸解反應參數,中水回用系統將生產廢水凈化為潔凈水源。技術員小王說:“智能化改造后,每班只需3人監控生產,產能卻提升了3倍。”
綠色技改吹響了產業轉型的號角。龍佰集團引進的MVR蒸發系統讓每噸鈦液濃縮能耗降低60%,云南鈦業的連續酸解工藝使硫酸消耗減少15%,廢水循環利用率突破95%。在這些硬核技術的支撐下,楚雄鈦產業的能耗強度連續三年下降12%,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85%,昔日的污染源轉變為循環利用的資源庫。
龍佰祿豐鈦業有限公司在資源利用與產業發展上探索出一條“吃干榨盡”的高效路徑,在鈦白粉生產過程中,對于產生的高鹽廢水通過處理后循環利用,蒸發結晶出來的氯化鈉重新作為原料,實現廢水“零排放”與無害化處置。而生產中產生的鈣石膏,公司回收至水泥等相關行業,使其變廢為寶。每年節省費用超1000萬元。
張子建認為,龍佰祿豐鈦業有限公司不斷提高自動化程度和“吃干榨凈”發展循環經濟的做法值得推廣,企業發展要強化安全生產閉環管理,持續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加大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力度,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積極培育新材料產業,不斷提高鈦產品的附加值和利潤率。(參與調研:賈云鵬、鄭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