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過后,研究院釩鈦化工技術研究所海綿鈦項目團隊經理李開華一頭扎在電腦前,忙著制訂新項目研究實施計劃、客戶調研方案。前不久,由該團隊牽頭,聯合鈦材公司、四川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航空領域用超軟海綿鈦制備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成果,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據了解,鈦及鈦合金具有強度高、重量輕、耐腐蝕、耐高溫、無磁性等特點,是世界公認的重要戰略材料,在深海、航空、生物醫療、能源等戰略性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制備鈦及鈦合金主要原材料的海綿鈦,國家標準最高等級為0A級。超軟海綿鈦是質量優于國標0A級的產品,具有低雜質含量、低布氏硬度、高疏松性等顯著特性,是制造航空領域核心零部件的重要基礎材料。但由于高端海綿鈦制備的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國內主要依賴于進口。
攀鋼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開展“航空領域用超軟海綿鈦制備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課題攻關。歷時5年,攻克了超軟海綿鈦結構調控、多組元雜質元素協同控制、規?;€定制備等行業性技術難題,形成了基于國內鈦礦資源的高品質超軟海綿鈦制備核心工藝與裝備系統技術,截至目前,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4件、國際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7件,修訂國家標準1項,相關成果已在鈦材公司實現產業化推廣應用。近年來,攀鋼超軟海綿鈦產品因純度高、穩定性好,可規模化替代同類進口產品,獲得國內外10余家客戶一致認可。
2023年8月,此項研究成果經中國工程院邱定藩院士等組成的專家組評價,認為項目的成功實施應用,使國內首次掌握了應用于航空領域的結構疏松、低雜質元素含量和低布氏硬度的高品質超軟海綿鈦制備技術,解決了“卡脖子”關鍵技術瓶頸,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項研究不僅使攀鋼邁入了航空領域用超軟海綿鈦“領跑者”行列,而且為我國鈦金屬基礎材料安全供給和鈦金屬產業鏈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李開華說,目前,他們團隊正在全力攻關更高品質海綿鈦規模化制備技術,進一步提升海綿鈦制備過程中的純凈性、均勻性和穩定性,持續為保障國家高端鈦金屬材料的自主供給和鈦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攀鋼日報記者王文鋒王笑竹通訊員盛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