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感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勁兒。”前不久,記者在陜西寶雞拓普達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普達公司)機加CNC車間見到大國工匠劉湘賓時,他精神抖擻,工作起來一絲不茍、雷厲風行。
劉湘賓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107廠數控銑工、首席技師,曾獲評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劉湘賓(右)
陜西作為軍工大省,不少民營企業圍繞航天、航空、兵器零組件制造這些大型主機廠,配套生產協作,而如何推動這些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形成合力,一直是地方經濟發展的課題。經組織安排,劉湘賓在臨退休前一年來到民企拓普達公司,每周工作兩天。
劉湘賓的到來,給該公司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
提升質效“一炮而紅”
2022年7月初,在拓普達公司,大國工匠要來和大家一同工作的消息,成為職工們茶余飯后的討論熱點,大家都滿懷期待,要看看這個傳說中的“高手”能做些什么。
幾天后,劉湘賓來了。然而,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他來公司后第一件事不是去辦公室,而是直接走進機加CNC車間,在悶熱的廠房里,埋頭和大家一同工作,一干就是3天。

劉湘賓(右)
“機械加工過程中,你選用的刀具、轉速、切深等都不合理,這樣既費時,又容易導致產品不合格。根據鈦合金產品的特性,我優化了程序,改進了刀具,你再試試我給你的參數?!眲⑾尜e來后沒多久,便對操作工安恒偉說。
“這個能行嗎?”安恒偉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結果令他大吃一驚:原來加工一件需要70個小時,而按照劉湘賓的方法,只用了39小時,效率提升42%;再細細一算,每件成本反而降低了1500元。在全車間推廣后,每批次成本降了50余萬元,經檢驗,該產品的合格率從45%提升到95%。
這次突破,令初來乍到的劉湘賓“一炮而紅”,拓普達公司董事長王勇錦感嘆道:“還得‘行業大腕’來。”操作工們也紛紛議論:“以前我們怎么也想不到那里去,也從不敢嘗試,大國工匠就是大國工匠,水平就是高!”
此后,拓普達公司開始了質量、效率提升之路。以前車間生產“輕過程,重終檢”,導致產品合格率一直上不去,損耗浪費大,劉湘賓用航天領域產品生產的檢驗程序文件為大家培訓,并克服重重困難,每一道工序都進行檢驗,雖然看似提高了檢驗成本,卻直接將產品合格率提升了近1倍。
全力突破技術難題和瓶頸
“咱這設備,干這種精度的產品,絕對不可能?!?/p>
“算了,咱還是別惹這麻煩了?!?/p>
……
“你們大家都反對這件事,咱拓普達試都沒試,怎么就知道自己干不成。”
2023年,某軍工研究所無人機項目公開招標。拿到設計圖紙,拓普達公司管理層以及技術部門立即召開評審會,研究圖紙后,幾乎所有技術部門人員都認為沒有辦法完成該產品,只有劉湘賓和生產部長石國平極力抗爭,主張全力一試。
原來,該產品加工難度極大,主軸上所有形位公差均要控制在0.005毫米以內,長度尺寸公差則要在0.02毫米以內。之前,拓普達公司從未加工過如此精密的產品,從設備和經驗角度,大家都覺得不可能。而且一旦不成功,不僅耗時耗力,僅試加工的材料成本就需要10多萬元。
最終,在不斷討論后,管理團隊決定讓劉湘賓一試。
隨后,劉湘賓組成了4個人的團隊,全力突破技術難題和加工瓶頸。
經過半個月不斷嘗試改進,攻關克難,他們最終試加工出了該產品,送去檢驗,近200個尺寸無一超差,完全合格。在成功中標后,該批次14件產品也是一次性全部合格。
“你們一個民營企業能做這么難的產品?憑的是什么?”有人問王勇錦?!耙驗槲覀冇写髧そ匙??!蓖跤洛\答道。
一次,一批300件的加急產品緊急送到機加CNC車間,而按照原有工序,要先在3軸機床上加工一次,再轉到4軸機床加工,根本無法按時完成任務。
面對瓶頸難題,劉湘賓帶著大家對工裝重新設計,反復調試,最終由原來的一件一件干,到后面的一次性干8件,從原來的兩道工序干完到后來的4軸機床一次性完成,既減少了裝夾時間,又提高了多次裝夾所產生的加工誤差,降低了勞動強度,最終按照工期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高技能人才涌現
公司機加CNC車間的操作工韓國鋒從未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企業技術研發部的技術人員,榮獲寶雞市五一勞動獎章,還成了大國工匠的徒弟。
這一切的改變要從劉湘賓來企業之后開始。
“以往我們這些在一線操作的編程人員,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每天按時上下班,從來沒想過看書學習、提升理論水平,更沒想到去參加技能大賽,改變命運。干活都是憑經驗,切削參數這些設置也沒有任何理論支持?!表n國鋒說。
劉湘賓來到機加CNC車間后,開始全力提升大家的技能水平,對操作工們進行技能培訓。近半年時間,每周六下午在會議室,劉湘賓都會為車間的40多人進行培訓。關于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的厚厚一本書,系統性地講解了一遍。
“師傅一來就讓我們看書學習,系統性地了解鈦合金特性,刀具參數選擇等,再加上每周的培訓,我感覺心中有數了,干起活有充分的理論支持。”談及自己的改變,韓國鋒說。
為了培養大家讀書學習的習慣,劉湘賓在外參加活動后,常常會帶一些專業書籍回來。有次,劉湘賓在東北參加完活動,背著七八本厚厚的書回來,送給大家,這令徒弟們極其感動。
同時,他得知車間的操作工從沒有參加過技能比賽,便比照技能大賽規則,先在車間里組織起數控比賽,提升大家的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再鼓勵大家積極報名陜西省“三秦工匠杯”等一系列比賽。一有機會,劉湘賓便帶著徒弟們到自己原來企業參觀學習,開闊視野。
“我希望大家能有機會多‘走出去’,看看世界有多精彩,學習國有大型軍工企業如何干活,不斷提升自己。”他說。
退休前,有人曾對劉湘賓說:“作為現在寶雞市唯一的大國工匠,你可是寶雞的‘寶’,退休后還要繼續發光、發熱?!眲⑾尜e當時便堅定地給出了答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