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怎么變成了“親家”?
上下游串起兩個城
10月25日,作為川陜合作的重要活動之一,陜西省·寶雞市—四川省·攀枝花市深化釩鈦產業合作洽談會在蓉舉行。
攀枝花與寶雞有很大的相似性。據寶雞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卓宇介紹,“寶雞造”鈦材占據全國市場的80%,全球市場的20%。而攀枝花市副市長張敏說,該市已是全球最大的鈦原料基地,國內最先進的鈦渣、海綿鈦生產線、國內最大規模的顏料鈦白和特種鈦白生產基地。
一個產原料,一個做加工,從產業分工看,攀枝花與寶雞是上下游關系。但遺憾的是,雙方企業往來不多。寶雞市六維特種材料設備制造公司是當地鈦業協會的副會長單位,董事長寇明虎明確表示:“對攀枝花知之甚少,反而用河南、貴州的鈦原料多些。”
寇明虎從事這一產業30余年,對攀枝花陌生,與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難冶煉、難分離的特性有關,直到2007年,攀枝花才生產出首爐海綿鈦。
不過,聽完張敏的介紹后,他感到“眼前一亮”:“一旦在原料產業找到合作伙伴,相互‘嫁接’資源,很快能見成效。”
這也是雙方將企業家召集在一塊的原因。據記者統計,攀枝花組織了42戶企業參加座談會,寶雞也帶來22戶企業。
兩城“升級”現合作空間
記者了解獲悉,攀枝花當前還沒有企業生產加工鈦金屬終端產品,但從未來發展看,攀枝花并不會局限于只做原料。根據今年出臺的《攀枝花市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攀枝花的雄心指向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利用效率最優、自主核心技術最強的釩鈦產業基地。
志在打通上下游的攀枝花,無可避免地要與寶雞競爭。在寇明虎看來,促成兩市坐在一起的一個宏觀背景是,鈦產業當前正進入低谷,需要雙方聚集力量,共克時艱。“2005年-2008年間,一噸鈦材最高賣27萬元一噸,現在才5萬元。”
推動鈦產品由低端向高端升級,是寶雞打造“中國鈦谷”的重要內容。攀枝花的科技攻關大戲,使合作地位更為“對等”。攀枝花已建成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今年7月,攀枝花企業還向全球一流的科研機構發出12張“英雄帖”,邀請他們參與釩鈦重大科技技術攻關。
高爾夫球桿或成第一“結晶”
寶雞出席洽談會的寶鈦集團,是國內鈦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去年3月,攀枝花市領導前往寶鈦集團調研,提出合力向鈦產業要高端。
今年3月,攀枝花邀請該集團前來考察,并再次拋出合作的橄欖枝。“兩地的合作大于競爭。”該集團黨委書記王文生說。合作關系,最終在雙方簽署的《釩鈦產業戰略合作備忘錄》獲得確認。兩市約定在5個方面開展合作,包括產業轉型、市場開拓、共建平臺、科技交流、資源共享等內容。其中,具體的合作產品指向高爾夫運動器材、體育用品、工藝制品、醫療器械制造、金屬復合材加工。
也許,過不了多久,打上合作烙印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桿頭將在攀枝花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