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鈦白企業的綠色發展獨白
四川在線消息 被稱為“工業三廢”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如何達標排放?又要怎樣才能讓環境保護和企業發展最大程度相容,走綠色發展之路,一直是攀枝花市興中鈦業公司戰略發展的不二選擇。
遵循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原則,近年來,一大批技術創新成果充分展示了興中人不畏艱難、勇擔社會責任、打造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旦古大裂谷,莽莽蒼蒼。攀枝花是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的“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曾經的“不毛”之地,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鋼鐵、釩鈦、能源基地。
1965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常隆慶當年發現鐵礦的蘭山之顛由衷贊嘆:這里得天獨厚。生于斯長于斯的興中人,正致力于打造一個環境友好型企業,既要經濟效益又要“一片藍天”。
環保產品市場脫銷
2014年7月30日,興中鈦業公司門前車水馬龍,前來提貨的貨車絡繹不絕,排起了一條長龍。
吸引商家眼球的產品是一種環保型產品――脫硝鈦白粉。目前主要用于火力發電企業的大型鍋爐煙氣處理設施脫硝裝置上,即SCR(1噸脫硝鈦白粉大約生產2m3SCR,SCR的80%由脫硝鈦白粉組成)。不僅如此,在直接燒煤的大型設備、高檔轎車、燒柴油的大型汽車、工程機械(裝載機、挖機、碾壓機、鏟車等)、艦船尾氣均需裝SCR。
“不可否認,隨著霧霾天氣、尾氣脫硝的環保形勢越來越嚴峻,使用SCR的領域還在不斷擴展。我們的脫硝鈦白具有廣闊的前景和發展空間。”興中鈦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禮華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王禮華的信心并非空穴來風。創立并崛起于“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大潮之中的興中鈦業公司,始建于2003年11月,十幾年來,該公司從一個深陷困境、舉步維艱的小廠逐步發展成為釩鈦園區最具代表性的鈦白粉生產民營企業,為我國釩鈦產業振興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該公司先后進行了“擴能技改”、“提質技改”、“二期擴能”、“產品轉型升級—開發脫硝鈦白”以及“環保配套”等技改工程,生產經營水平不斷提升。
2012年底,該公司著手研發環保型產品—脫硝鈦白粉,并于2013年2月與韓國NANO公司合作,成功試制生產出質量優良的脫硝鈦白粉。隨后,該公司加大投入,自主研發,成功試生產出的脫硝鈦白粉向廣安孚潤德、安徽超彩、重慶新華等供貨,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其產品一度供不應求、訂單應接不暇,于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王禮華表示,作為一家生產環保型產品的公司,興中人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僅體現在產品研發,更體現在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加強污染治理,他們矢志不渝,旨在讓這片得天獨厚之地天更藍,水更清。
使命在肩自奮急蹄
古有“十年磨一劍”,興中人在污染治理中已漸漸磨礪出一柄柄鋒利的環保之劍。沒有技術,就到書山人前“拜師”求學;沒有經驗,就反復摸索實踐……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顯現的污染治理效果,給許多不甘心低頭的興中人帶來了諸多欣喜與自豪。
興中鈦業公司建廠不久,就進行了意義深遠的“環保擴能技改”,完善配套了環保裝置,為硫酸法鈦白的清潔生產奠定了基礎。“我們總投資約1.8億元,污水處理的環境保護設施投資達3700余萬元。”該公司環保部部長楊明告訴記者,該公司直接從事環境保護的崗位員工占全廠職工總數的23.3%,達99人之多。
但使命在肩的興中人并不止步于此。該公司堅持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現有污水處理站的環保設施的投資額就占公司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1.82%,達3747萬元;環保設施占地面積占全廠建設面積的40%,達60余畝。“所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達100%,而且均實現了‘三同時’。”這些耀眼的數據,一樁樁、一件件整治污染工程的成功,傾注著無數工程技術人員的心血和汗水,“增產不增污”成為了興中人引以自豪的奮斗目標。
不僅如此,該公司不斷地加大管理監督力度,相繼出臺了有關環境監察的制度。該公司掛牌督辦(攀府函[2013]87號)責令各鈦白粉企業開展了外排廢水深度治理;酸解和煅燒尾氣的脫硫除塵深度治理;石膏渣場只允許作為中轉堆放渣場、并要求逐步關閉覆土綠化。
與此同時,攀枝花市環保有關部門還采取加密現場監察采樣頻次,日夜有人蹲守、每天有夜查、還邀請專家對各鈦白粉企業進行全面的勘察研究、租用挖掘機對總排口深挖排查暗管等突擊檢查方式,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整改通知”督促企業落實到位,對發現的嚴重環保違法問題依法采取“停產整改、行政罰款、媒體曝光、金融黑名單”等嚴厲措施。
為實現綠色發展,該公司創新監管方式,按照環保管理部門的要求,已完成煙氣在線監測儀的安裝,水質在線監測儀(含COD、氨氮)的安裝,并都已聯網上傳數據、移交環保部門管理,實現科學監控;并還正在實施排放口可見視頻的安裝;積極推行排污申報制度,制定一系列環保目標責任制,層層考核,并努力搞好環境宣傳和環保治理同時進行。
治污之心矢志不移
早在2007年,興中鈦業公司就投資近1000萬元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了技改擴建,2010年投資100多萬元對鍋爐尾氣處理進行了改造,2011~2012年投資近1000萬元對酸解和煅燒尾氣進行了技改、2012年投資500多萬元專門對中轉渣場進行了整治、2013年又投資近400萬元對酸解和煅燒尾氣、外排廢水等都進行了深度治理、對中轉場覆土綠化等整治項目。
“這筆環保投入就是3000多萬元。”王禮華說,該公司今年在創模方面進行了較大投入,在投資近700萬元購買一套除氨氮裝置的同時,還追加投資70多萬元上了酸解和煅燒煙氣在線分析儀和水質氨氮在線分析儀。
在王禮華眼里,治污就是良心工程。事實上,污水處理工程屬環境保護項目,它對企業來說屬于公益性、非盈利性及后續效益性項目,每年的運行費用高達1000余萬元。盡管如此,該公司為了實現治理污染的目標,不惜出大力、花大錢,克服了資金緊張、投資大、歸還貸款困難等等矛盾,從全局利益出發,采用了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科學的污水處理工藝采用了兩級中和:一級中和采用酸濃度較高的廢水用石灰石漿中和,將PH值處理到約3-5,二級中和采用石灰乳液,將PH值處理合格;曝氣采用羅茨風機+空壓機鼓風曝氣,且曝池安裝有攪拌使曝氣均勻充分,也不產生沉淀,并采用二次曝氣,保證COD合格;脫水裝置采用大型廂式壓濾機,并采用二次過濾,保證SS合格。
污水處理站在2012年、2013年分別進行了深度治理:對污水處理站進行技術改造、優化運行、增設二次曝氣池、二級過濾廂式壓濾機,使總排口排水穩定達標。按3.6萬噸/年鈦白粉技改項目環評要求和當地環保部門要求進行了建設和改造。“最近,攀枝花市環保局(園區分局)及市監測站多次取樣,我公司總排口水樣的PH值均未低于7.25。”王禮華說,按照國家相關規定,PH值在6-9就算合格,7.25這一數字無疑是興中人污染治理向這一塊熱土地交出的一份答卷。
管理與技改并重,監督與防治同步,興中鈦業公司污水治理、鍋爐尾氣治理、各種渣的治理也已呈現可喜的效果。省級環保監測部門可追溯的數據評估,國內外相關媒體有客觀評價,讓興中人有了厚重的底氣。
然而,興中人并未就此滿足。興中鈦業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如今正以高度的責任感,繼續抓緊抓好污染治理工作。他們一邊追本溯源,一邊找新技術、搞論證,力求發現一個問題就治理一個、解決一個,力求不辜負得天獨厚這個地方,也為興中鈦業公司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興中人在污染治理方面正在付出百倍的努力;盡管,興中人仍在污染治理工作中獻出他們的智慧和真誠;盡管,興中鈦業公司園區道路整潔、片片綠蔭。但是,興中鈦業公司區域的污染治理仍有許多工作等待他們去探索、去開拓、去完善……
整治污染任重而道遠,興中人將上下而求索!憑著興中人一顆執著的責任心,相信過不了多久,他們一定能挺起胸膛驕傲地說:我們頭頂的這片天很藍,我們飲用的這方水好甜,我們沒有辜負得天獨厚這個美麗的地方。
四川省釩鈦產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張邦緒在多次考察了興中鈦業公司之后,也不無感慨的說,雖然鈦白企業環保形勢總體嚴峻,既使命光榮,也責任重大,但只要我們每一個企業都像興中鈦業這樣,堅持“三個第一”,落實“四個優先”,真正把環保治理擺在首位,作為良心工程,那么,有理由相信,“天藍地綠,鳥語花香,廢水養魚,渣場種花”的鈦白環保愿景就一定能夠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