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話又說回來,雖然全世界只有中國、美國、日本等五、六個國家具備能夠生產海綿鈦的技術,鈦的產量早已是萬噸級以上了,比起數十個國家雖然能夠生產黃金,但全世界的黃金年產量也沒有超過3000噸,中國的黃金年產量才在2003年達到200噸的狀況來說,鈦的產量在黃金面前也算得上是"老大"了。然而,"鈦"的名氣、"鈦"的聲望比起黃金來是差之千里呀,想來這不應該是鈦的原因,應該是人類的智慧還沒有達到開發鈦強大功能的因素所致。這或多或少是委屈了鈦的生存,委屈了鈦對于人類社會的重要意義,作為從事鈦業開發、鈦業傳播的業內人士是得好好總結這一現象的客觀存在。
雖然,人類把鈦界定為稀有金屬,"鈦"已知道人類已把稀有金屬解釋為是指地殼中含量較少、分布較散、提煉較難或應用較晚的金屬。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元素符號Ti的確應該劃歸稀有金屬這個群體,這也無可厚非。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鈦不應該被列入稀有金屬,因為鈦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這里有組數據足以說明鈦這個天地之子的富饒:鈦在地殼里的儲藏量非常的豐富,據科學家們測定、推算和估計,鈦的含量是地殼質量的千分之六左右,世界儲量約34億噸,在所有元素中含量居第10位(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鈦)。鈦的分布很廣,在礦石、砂粒、粘土、煤、石油、植物、天然水中都有,隕石中也含有鈦,說明地球以外的天體里都有鈦的身影。看來鈦在天地之間的含量多、分布廣,所以,人類不應該再稱鈦為稀有金屬了,而應該稱鈦為"不稀有"的金屬。"稀有"只是你們人類沒有掌握足夠的潛能、技能來發掘鈦的本領,"不稀有"是因為鈦在天地之間廣泛存在等待人類去開啟鈦那智慧的潛能。
鈦是一種十分活潑的元素,可與周期表中許多元素發生化合反應,特別是對氧的親和力非常大。因此,自然界中沒有游離態的元素鈦存在。含鈦的礦物種類很多,到目前為止已知有近70種,據分析,其中最有工業價值的有:金紅石(TiO2,)、鈦鐵礦(FeTiO3)及組成復雜的釩鈦鐵礦。我們中國鈦的蘊藏量居全球之首,四川攀枝花地區有極豐富的釩鈦鐵礦,蘊藏量約15億噸,遺憾的是至今鈦行業還沒有成熟的工藝技術將攀枝花釩鈦鐵礦的鈦提煉出來,這是鈦的遺憾也是人類目前的遺憾。
說到這里,我作為二十一世紀必將崛起的"第三金屬"、"太空金屬"、"結構金屬",我感到萬分的欣慰,畢竟人類看到了我存在的價值,我相信隨著新世紀曙光的普照,鈦的未來也將會陽光燦爛,鈦的潛能、智能將在人類的智慧中被挖掘出來,這是鈦的期盼,也是人類的期盼。
鈦不是稀有金屬,而是造富于人類的富有金屬,讓時間來驗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