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國家核安全局華北站及業主單位一行對股份公司民用核產品的生產進行了開工檢查工作,這意味著作為民用核小堆項目任務主要承擔單位之一的管材廠可以全面開展大批量民用核管材的生產,為管材廠實現質的飛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管材廠廠長李農在介紹核用管材項目時這樣說道,“經過多年不斷的技術摸索改進試制成功的核用管材產品,具有生產技術復雜、質量要求高、過程規范性要求嚴格的特點,整體生產流程需要近300道工序制作完成,當前生產工藝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填補了國內核用鈦合金管材的空白。”

民用核小堆管材項目能順利走到今天這一步,是管材人自90年代中期至今20余年來嘔心瀝血的結晶,是智慧和奮斗的具體表現,管材廠通過多年航空航天、冷凝器等高標準管材產品生產技術積累,以及針對核用管材產品特殊性專門開發配套的成型和質量控制工藝,已經形成了成熟穩定的工藝流程和生產平臺。2019年,管材廠領導班子緊隨市場形勢積極配合公司相關部門與用戶單位進行了密切深入的合作,最終獲得了民用核小堆項目的訂貨,使多年積累的生產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這對管材廠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順利完成生產資質審核和開工檢查工作,管材廠領導班子根據民用核品生產所必須遵循的法令法規,圍繞生產管理、設備保障、技術工藝改進、人員素養等方面制定了具體到天的工作計劃,匯總生產管理問題,分析問題難點和癥結,及時制定措施,完成了所有涉及核用管材生產設備的技改技措、摸索排查和制度完善工作;完成了民用核小堆管材項目專用工藝規程的編制及審批,完成了擠壓、軋制和成型等20個工序作業指導書的編制下發,對現有的質量記錄進行了重設計。截至2019年10月初,已發現、收集和清理相關問題超過600余項,召開各類專題會近30次,形成工藝改進專項46項,流程管理規范11項,糾正預防措施7項,解決偶發問題超200項,系統性地改善了多項具體問題,提高了執行力和快速反應速度。其次,整合培訓資源,統籌開展培訓工作8期共計10余次,參與培訓職工480人次,平均每人累計參與時長10課時。

同時,管材廠充分運用精益對標方法和工具,打造優良的高精管材生產環境。一是對生產現場環境衛生進行深度治理:擠壓、軋制車間將積壓多年的物料和備件再次規劃開展整理整頓工作;對車間設備本體、衛生死角和地面油污進行了全面清潔,將部分區域地面進行整體打磨和刷漆,極大提升了生產現場整體形象。二是科學布局,對生產區域進行重新劃分:擠壓、軋制車間按照生產功能特點進行了專用區域劃分,并按照物料用途及工序制定了區域標識,細致縝密做好了物料的區域化管理,提升產品過程管理的規范性。三是制作并懸掛核安全文化宣傳標語,使員工在進入生產現場前能看到核安全文化的要求,通過目視化的頻繁警示以提升全體員工對核安全文化的認同和支持。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改善了現場工作環境和職工精神風貌,打造了環境佳、質量優、風氣好的現代化企業形象。
眾志成城,管材廠獲得了國家有關監管部門及用戶單位對開工檢查工作的充分認可,實現了民用核小堆管材項目生產的良好開局。
照片:張艷瓊 攝像:張 彬
編輯:王高惠 審核:王建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