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普達創業故事之二
拓普達第一位員工趙小寧在講述拓普達的故事時提到了一個細節,她聽說董事長王勇錦是放棄了德國護照,帶著妻子回國重新申請中國護照,開始在中國創業。趙小寧無意中勾勒出來的這個信息,記者感覺里面有故事值得挖掘。
王勇錦家族是福建的,家族又移民德國,緣何已經擁有德國護照的王勇錦又放棄德國護照,離開家族回到中國?王勇錦對記者說,1998年他在福建當過老師,隨后去德國從事家族餐飲業10年。在人生歷練的歲月中總想自己做點事情,了解到國內經濟發展變化很大,相信中國前景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產生了回國創業的想法。2009年他決定放棄德國護照回到中國創業。

有句話叫理想越高遠,人的進步越大,這是一個不斷被證明的話題。2009年,32歲的王勇錦骨子里就是想回到中國創業,但創業的目標并不明確。剛回國時在創業的路上還是有些迷茫,因為在沒有鎖定到底做什么而只有創業激情時,心中難免有些起落。很有思想的他始終在尋找創業的突破口。他說,當過老師做過餐飲的他壓根沒有想到會進入到當初一概不知道的鈦產業。
聽王勇錦講述他的故事,感覺得到他的人生沿途風景跌宕起伏,事業轉型在跨界中行進,福建當老師,德國做餐飲。拿教鞭的手、掌勺的手,回國創業竟然干上了金屬加工業,三個職業真有點"風馬牛不相及"。或許人生就是在你“想不到會干這樣,想不到會做那樣”的轉換中有了精彩的故事,有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虹。
他說在選擇創業的道路上,寶雞一個朋友建議他做徑鍛,當時對“徑鍛”一詞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當過老師的他思銳敏捷,學習能力、思辯能力很強,在弄懂徑鍛等上下工藝的相關知識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研與分析,發現徑鍛這一塊在西北一帶比較薄弱,如果能盡快實施會獲得"經濟分享、資源共融"的效果,還可以彌補寶鈦集團等企業的缺項。這是一個商機,更是一塊市場。在市場分析調研扎實的基礎上,2010年成立了致力于打造西部徑鍛鈦材專業的拓普達鈦業有限公司,主要提供鈦及鈦合金厚壁管、圓方扁棒材、臺階軸、異型等鈦器件加工。從此,王勇錦從教師、餐飲跨界涉鈦走上了一條“變鈦”之路。
人生如果沒有期許、沒有理想、沒有愿望,相信生活也就沒有了色彩、沒有了方向和追求。王勇錦在人生的路上正因為有了期許、理想、愿望,他的鈦之路在艱苦中走出了色彩,有了明確的方向。剛創業時相當不易,廠房靠租,條件艱苦,很多預見不到的困難接踵而來。趙小寧等員工對記者說,別看王總戴個眼鏡斯斯文文的,吃得苦耐得勞,正是王總這種創業精神才凝聚了拓普達人的戰斗力。
一個企業好不好看掌舵人,一個企業格局大不大看掌舵人,一個企業思路活不活看掌舵人。拓普達的市場調研分析科學,創業后立馬從奧地利引進GFMSX25和SX16徑鍛機等設備彌補了西北地區寶鈦集團、西部超導多家企業的缺項。很快寶鈦集團、西部超導等多家企業成為拓普達的固定客戶。由于拓普達在行業內口碑較好,已經有大大小小的客戶上百家。王勇錦說,拓普達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發展到今天,離不開寶鈦集團、西部超導等多家國有、民營企業的合作與支持。
人之所以能成事,首先是因為他有著干成事的理想,有著把事當成事業來做的目標,有著一顆融合發展而感恩之心。王勇錦轉型走在鈦路上,克服一個個困難,靠著歷練與韌性,一步步走好“變鈦”之路,給我們一個啟示:人不能失去想象的能力,不能失去夢想的牽引,失去了夢想就失去了所有的美好和期許。
拓普達人在夢想的道路上行走,讓一個個夢想照進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