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寫過兩個做鈦工藝品的民間藝人,他們的鈦工藝品全是手工打造,有鈦陀螺、鈦筆、鈦掛件等等,每一件都是唯一品,相當于件件都是私人定制。他們制作的產品成為了特殊用戶的“把玩”,是一種珍愛與享受。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獨特的工匠藝人綻放的藝術魅力。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活。”近日,記者在寶雞巨成鈦業采訪時,與董事長羅建輝聊到了他們公司的“專精特新”,這是巨成鈦業榮獲的美譽。能獲得“專精特新”的美譽,自然有其特別的地方。記者曾在海綿鈦企業生產一線多個崗位工作過,知道同批同級產品或者不同批同級產品其內在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正如哲學上所說“世界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正是內在的不可能一樣,才會有“專精特新”的獨特優勢,自然成就了市場的競爭優勢。

在與羅建輝聊到“專精特新”時,他說,巨成鈦業可以細分同一批材料,然后根據不同客戶要求對同一批材料進行細分(如何細分這是知識與實踐積累的經驗,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這樣看似相同的材料便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是在“專”中爭對客戶不同需求而產生的“特”色分配。羅建輝講的“專精特新”有其道理,就像人人都感冒過一樣,而導致感冒的原因很多,只有找準感冒的癥結,才能很好的對癥下藥。其實,“專精特新”具有中醫治療中望、聞、問、切的功能。
記者在巨成鈦業生產現場看到他們制造的與新能源、環保相關的鈦設備時,感覺到了他們思維與實踐中的“鈦不一樣”。尤其是制造的用于儲存醫用疫苗的鈦設備,更加展現了巨成鈦業的“精”與“新”,這是一種思維上的競爭優勢。記者在遼寧采訪過一位企業領導,他說,做企業是有思想的,工藝線上植入什么樣的思想產品結果就不一樣-----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深奧,變換一種語言就通俗易懂了:“我能干好嗎?”到“我能干好!”,這就是一種思想的飛躍,甚至是一種質的飛躍。
回過頭來,在來看“專精特新”,其實這是一種思想的根植,“專”是專注于做好一件事,“精”是精細于做好一件事。專精之后必然有特色,必然有創新。只有當企業“專精特新”聚集成一種智慧的理念時,制造就會轉化為“智造”。
與羅建輝聊了很多關于“專精特新”的企業理念,記者以為,企業不管大也好小也好,沒有自己的“金剛鉆”很難在市場競爭中攬到“瓷器活”。因為大與小是轉換的。擁有更多的“專精特新”你會慢慢由小變大,失去“專精特新”你會漸漸由大變小。每一個企業都是有思想(企業理念)的,思想不同結果必然不同,這或許也是“專精特新”的價值所在。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