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2年2月下旬爆發的俄烏沖突至今仍未見緩和,其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際經濟未來發展帶來了諸多影響。短期內很多相關企業都在想方設法降低此次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長期來看,此次沖突的出現,傳統的以俄羅斯供應商為主導的航空鈦材全球供應鏈的重塑將不可避免。新的國際形勢疊加國內航空航天制造產業蓬勃發展的新態勢,在給國內鈦材行業的企業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課題。鈦材企業如何能夠把握時代機遇,積極布局,贏得新的優勢,是當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羅蘭貝格航空航天組將在本文展開初步分析和討論。
國際形勢:俄烏沖突觸發鈦材行業全球供應鏈重塑
在現今全球航空鈦材供應鏈上,俄羅斯占據著重要地位。從原料端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海綿鈦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16%。從航空鈦材本身來看,雖然歐美主要航空器制造商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就積極對相關材料進行儲備并尋找俄羅斯鈦材的替代供應商,然而成效并不顯著。時至今日,源自俄羅斯的鈦材仍舊在主流航空器OEM中仍占據較大比例,波音航空鈦材來源的~35%,空客航空鈦材來源的約~50%都源自俄羅斯。而像巴航工業以及其他更小的OEM企業,其航空鈦材來源幾乎100%來自俄羅斯。

圖1:全球鈦材供應分布現狀
俄烏沖突出現后觸發了歐美對俄羅斯的多種制裁,但截至最新,暫并未將鈦材囊括在內。但在3月7日波音已經宣布停止從俄羅斯采購鈦材,我們初判后續制裁升級至囊括鈦材的可能性將會越來越高。一旦相關制裁落地,短期來看,受疫情影響的客機交付量不足及相對充足的庫存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俄羅斯進口鈦材中斷所帶來的短缺;但長期來看,無論制裁是否落地,國際航空鈦材供應鏈的重構幾乎不可避免。
憑借全球最高的海綿鈦以及鈦材整體產能,從基礎條件上看,中國是最具備在全球航空鈦材供應鏈重塑中填補俄羅斯缺位導致的航空鈦材短缺的國家。但能否真正實現,取決于國內鈦材企業是否有前瞻性的布局及國產鈦材是否能把握機會實現高端產能的突破。
國內鈦材總體現狀:產品總量大、高端產品不足
我國鈦產業總體呈現體量大但高端產品不足的現狀,這種特征首先體現在鈦材生產的三個主要環節上。

圖2. 鈦材行業產業鏈圖譜
從鈦礦端來看,全球鈦資源按二氧化鈦當量計,總儲量約8.2億噸,資源量超過20億噸,其中鈦鐵礦的占比約94%。中國鈦鐵礦資源豐富,全球占比約30%,僅次于澳大利亞(約33%)。但從品位上看,中國鈦礦呈現貧礦多,富礦少,整體品位偏低的特點。90%以上的鈦礦為巖礦型釩鈦磁鐵礦,脈石含量高,結構致密,選礦分離困難。疊加國內選礦技術尚不成熟,導致中國高端鈦精礦產量不足,長期依賴從澳大利亞、莫桑比克及肯尼亞等國家進口。
從海綿鈦環節來看,中國海綿鈦產量雖然占據全球57%的份額,但以民用低端海綿鈦為主,高品質(0 級及 0A 級)細小粒度(5mm—13mm)海綿鈦仍需要進口。其集中表現為2019 年下游軍品鈦材需求旺盛,中國海綿鈦進口量則同比大幅增長 45%達 7139 噸。雖然已有較多的海綿鈦生產企業掌握高端海綿鈦生產能力,但小顆粒海綿鈦的產能依舊 不足。因為小顆粒海綿鈦的生產工藝需要多次還原蒸餾,生產成本高的同時工藝流程復雜,國內能夠穩定供貨的企業僅有遵義鈦業/寶鈦華神、朝陽金達等少數幾家。需求缺口主要通過從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進口彌補。
從鈦材角度來看,目前全球擁有從礦石處理到鈦材生產完整鈦工業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四個國家。自2008年起,我國鈦材行業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2008-2010年:發展初期,受制于國內生產設備和技術能力,產能嚴重不足
2011-2015年:波動期,發展初期投資產能投產,產能急劇上升,導致供過于求,市場價格出現波動同時引起產量調整
2016年以后:改革期,經過波動期的調整,供需關系逐步穩定,產量穩步增加的同時落后產能逐步出清,進入增量提質的改革期

圖3. 中國鈦材發展階段
截至2020年,中國鈦加工材的產量已占據全球50%的份額。

圖4. 中國鈦礦儲量及鈦材產量全球占比
同時,中國鈦材總產量高但高端產品不足的現狀也體現在進出口數據上。我國的鈦材出口量長期高于進口量,但進出口單噸價格相差懸殊,出口鈦材單噸價格僅為進口鈦材單噸價格的1/3,凸顯國內高端產品產能的不足。

圖5. 中國鈦材進出口對比
再者,國內鈦材的下游應用結構也反映出其結構性缺陷。鈦材料的主要下游應用有航空航天、電力、化工、海洋工程以及其他領域。其中高端產品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負責航空航天器主承力結構、次承力結構以及發動機500℃以下的部位構筑。從全球范圍內來看,以航空航天應用為代表的高端鈦材占到了46%的下游份額。而在中國,鈦材超過80%的下游消費依舊以工業和其他較低端的應用領域為主,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較大,結構優化潛力巨大。

圖6. 全球和中國鈦材下游應用結構對比
鈦材企業高端產品發力重點:航空航天鈦材
近期國內制造業密集調整,低端產能面臨出清大勢。在此格局下,鈦材行業也相應地進入改革期。與此同時,隨著全球和中國航空航天制造產業的結構性演進和蓬勃發展,高端鈦材需求空間逐步擴大,增長可期。其驅動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 從波音和空客主流客機機型來看,先進機型鈦材含量逐步提高
全球主流客機鈦材料含量呈現明顯增長趨勢,這一趨勢將從民用航空的角度助推鈦材行業的整體發展,而飛行器設計、制造的工藝流程穩定性特征疊加供應鏈重塑的國際態勢,給國內廠商帶來結構性機遇。

圖7. 全球主流客機機型的鈦合金含量逐步增加
// 中國航空鈦材消費占比逐年提高,潛力巨大
在全球航空航天制造行業蓬勃發展的大形勢下,航空鈦材消費占比持續提升,具體占比由2018年的17.9%提升至2020年18.4%,2020年其總應用量達到1.7萬噸,近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增長強勁。

圖8.中國鈦材在不同領域的應用量
同時,在國產民機ARJ21和C919商業化進程的預期下,羅蘭貝格初步測算這兩款機型將會帶動約2.4萬噸航空鈦材的需求。而后續CR929在2026年進入量產階段后也將帶來全新的鈦材需求拉動,我們預計至2025年中國航空鈦材需求量的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19%,前景向好。
航空鈦材行業特點
航空鈦材行業的特點集中體現為“三高”:高門檻、高集中度和高毛利。高門檻是行業的核心特點,高集中度和高毛利則是高門檻所帶來的直接結果。
行業的高門檻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 資金門檻高:用于鈦錠熔鑄的真空自耗電弧爐、電子束冷床爐以及鈦材所使用的高噸位快鍛機等設備價格昂貴,而且因為下游航空航天行業本身的特性所造成的認證流程較長的等原因,對生產企業資金體量和流動性也帶來了較高要求。
> 技術門檻高:航空航天領域對鈦材性能要求苛刻,下游客戶對產品的性能要求有絕對話語權,生產企業則需要用“以銷定產”的模式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需要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來對客戶所需產品進行開發/再開發,滿足客制化需求。
> 認證門檻高:航空器制造企業為保證產品的安全和穩定以及工藝的成熟性,通常對供應商擁有極為嚴苛的供應鏈準入門檻及考核機制,這些資質認證難度大且時間長,對新興入局企業帶來較大挑戰。
行業的高門檻直接導致了行業的集中度較高。國內市場航空航天產業的鈦材市場高度集中,銷售量前三的玩家市場份額合計達到60%。而高附加值的產品與高集中度帶來了行業的高毛利,航空航天鈦材一般毛利在20%以上,某些產品甚至可以超過40%,對比一般鈦材毛利(7%-15%),利潤空間顯著。
新形勢下中國鈦材制造企業所應關注的關鍵議題
針對本文所提到的全新的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綜合影響之下,結合鈦材行業特點,羅蘭貝格認為相關中國企業應該針對以下問題進行主動思考,順應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把握新的發展機遇,進行業務的布局和調整,占領先機、實現發展。

圖9.中國鈦材企業重點戰略問題清單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