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攀鋼鈦金屬產業未來發展的主體,鈦材公司海綿鈦產線因歷史包袱過重,2011年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12月,鈦材公司新班子成立后,面對一道道發展難題,該公司多次召開黨委會,班子成員深入研討,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明確提出以三項制度改革破除發展“瓶頸”、增添發展動力、凝聚發展力量的經營思路。
2021年以來,該公司通過明確改革措施、制訂管理制度及辦法、編發工作方案、組織各層級培訓等硬舉措,確保改革科學、平穩、有序、高效推進。截至目前,該公司改革指標完成率100%,實現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減少了管理邊界,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強了干部職工信心,激發了隊伍活力;解決了新產線人員不足、技術攻關難、生產組織難等“瓶頸”問題。上半年,鈦材公司取得首次連續6個月盈利的好成績。

鈦被譽為“太空金屬”,是國家戰略金屬,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重點領域。
鈦材公司作為攀鋼鈦金屬產業未來發展的主體,培育第三極的重要力量,得到了攀鋼高度重視。從子分公司二級廠礦調整為攀鋼直管單位,成立攀鋼層面鈦金屬指揮部,派優秀干部組建鈦材公司新班子,提出了“十四五”鈦產業發展目標:海綿鈦持續保持國內第一、鈦板國內第一、鈦合金國內前茅,成為高端鈦金屬應用領域的優質供應商。
肩負使命,牢記囑托。鈦材公司堅持以改革破“瓶頸”、以改革添動力、以改革促發展。上半年,鈦材公司海綿鈦本部產量超進度目標500噸,產銷率105.94%,利潤指標完成挑戰目標,首次實現連續6個月盈利。
取得的優異成績,是鈦材公司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的階段性成果。
改革破“瓶頸”

堅持問題導向,借三項制度改革東風,科學決策,周密部署,規劃改革路徑
2020年12月,鈦材公司新班子正式成立,黨委書記是一名“85后”年輕干部,擺在這個年輕班子面前的是一道又一道難題。
雖然海綿鈦生產規模連續6年保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鈦優等品比例國內第一,但因歷史包袱過重,生產經營形勢嚴峻,2011年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治理企業虧損,是新班子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然而,扭虧的著力點在哪里?在該公司黨委會上,班子成員深入研討,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提出了上百條意見和建議。大家一致認為,要借助鞍鋼集團和攀鋼三項制度改革的東風,系統破除發展“瓶頸”。
——系統解決機構冗余、管理界面不清等問題。在公司機關部門推行大部制,整合管理類、技術類部門;把初設為廠級編制的高端鈦及鈦合金生產線調整為作業區管理,精減設備管理及操作人員;減少作業區班組,取消各作業區白班、輔助班等班組設置。
——系統解決管理人員能上不能下、危機意識不強、創新意識不夠等問題。采取崗位組聘、公開競聘方式,把有責任、有擔當、懂管理的干部選拔出來,解決以前管理團隊合力不足的問題;推行管理人員雙任職,提高上下工序協同效率。
——系統解決職工能進不能出、隊伍活力不夠等問題。啟動內部人力資源優化,開展崗位業務整合,實施職工雙合同管理等。
——系統解決收入能增不能減等難題,破除高水平“大鍋飯”。工資總額嚴格按照預算體系,與績效指標掛鉤;建立與生產經營及發展相匹配的全員績效考核體系,在具備條件的作業區執行工資總額承包,設立人力資源優化專項獎勵等。
……
科學決策,周密部署,鈦材公司在改革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為確保改革取得效果,在該公司黨委領導下,成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人力資源優化改革指導小組,研究制訂改革指導意見,明確人力資源優化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措施步驟;構建高效推進模式,形成上下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改革添動力

堅持結果導向,自上而下,系統推動,改革指標完成率100%
啟動改革,制度先行。以結果為導向,鈦材公司緊緊圍繞制度設計、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銜接做文章。
截至目前,該公司制訂下發了《鈦材公司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相關工作的報告》等4個文件;制訂了《攀鋼集團攀枝花鈦材有限公司全員崗位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等10個管理制度和《攀鋼集團攀枝花鈦材有限公司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12個改革方案;下發了《三項制度改革評估督導辦法(試行)》評估辦法1個;組織各層級培訓及推進會議17次。
每一項制度落地,就推動改革走實一步、走深一步。
——推動公司機關綜合部(黨群工作部、人力資源部、工會、團委)與財務部合并,制造部、安全環保部、技術部合并。目前,機關部門由6個合并為3個,壓減50%。
——高端鈦及鈦合金生產線改為作業區管理,產線全口徑定員從初設的126人降至78人,減幅38%,優于同行業企業產線,在行業內屬領先水平。
——班組從34個減少至19個,減幅44%。其中,氯化精制作業區減少8個、還原蒸餾作業區減少1個、鎂電解作業區減少1個、能源動力作業區減少5個。
——25個管理人員崗位,組織任命占比44%,崗位組聘占比40%,公開競聘占比16%。63個業務助理和專業技術崗位,公開競聘占比64%,崗位組聘占比36%。
——4名管理人員雙任職。還原蒸餾作業區作業長與鎂電解精煉作業區作業長、黨支部書記雙任職;加工作業區黨支部書記與能源動力作業區黨支部書記雙任職;加工作業區作業長與還原蒸餾作業區副作業長雙任職,提升了管理效率。
——推行職工雙合同管理。強化賦能中心“賦能”功能,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6人。
自上而下,系統改革,讓干部職工嘗到了“甜頭”、增添了動力、鼓舞了士氣。
能源動力作業區在短短2個月合并撤銷5個崗位,優化9名職工,提升了勞動效率。合并撤銷1130和1230兩個加壓泵站值守崗位,把值守業務分配在4個班組,每個班組每月得到一筆額外的獎勵。這一做法,極大地調動了班組職工積極性,在降低電費上做起了文章。各班對一天中“峰、谷、平”電費價格進行分析后,將打泵送水時間從白班換成夜班。這一改動,每個月節約電費2.6萬元。
還原蒸餾作業區快速培養一批骨干,再由骨干“傳幫帶”,推動全員業務技能提升,為人員優化打下了基礎。在3000噸小粒鈦項目還蒸標段投爐生產時,通過內部優化調整,填補了新項目20多人的缺口。
氯化精制作業區向高端鈦及鈦合金生產線挑選的11名職工中,班組長和成熟主操占比達75%。老職工離開,一批有能力但一直缺少機會的新職工迅速補位,盤活了老產線的人力資源。在此基礎上,氯化精制作業區不斷提升信息化、智能化能力,通過改變吊車操作方式,實施“一鍵式”操作等,優化出來部分職工。作業區人員總數從2021年年初的141人減少至108人,減幅達23%。
人力資源盤活了,新產線也活了。目前,鈦材公司正穩步推進高端鈦項目和小粒鈦項目達產達效、欣宇經營部鎂電解工序復產等重點工作。
改革促發展

堅持目標導向, 為加快建設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鈦及鈦合金企業凝聚磅礴動力
2021年12月24日,鈦材公司召開第二次黨代會,明確了加快建設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鈦及鈦合金企業的發展目標。
目標昭示方向,實干成就未來。鈦材公司黨委緊緊圍繞提高政治領悟力、黨的建設水平、黨風廉政建設能力、干部人才隊伍活力、文化軟實力“五個提高”做文章,團結帶領干部職工向著協調發展新鈦材、創新發展新鈦材、綠色發展新鈦材、開放發展新鈦材、共享發展新鈦材“五個建設”奮進,著力抓好產線提檔升級、績效考核、成本變革等重點工作。
績效分配鼓舞人心。鈦材公司堅持“干部收入靠效益、職工收入靠勞動”的原則,建立了年度預算、滾動預算、單耗指標三級績效考核體系,倒逼各作業區想辦法、添措施。還原蒸餾作業區對缺員崗位、一專多能職工給予100至200元/班獎勵;在高端鈦及鈦合金生產線建立人均工資定額執行制度,推行崗位績效積分制,按積分取酬,同崗位月績效工資差距達到1000元以上;在欣宇經營部推行團隊工資總額承包,職工按市場化原則確定崗薪。截至目前,鈦材公司主輔作業區人均收入差距達到1000元以上。在成本增值專項獎勵中,職工月度提獎2萬元以上。享受獎勵的職工,月績效工資可增加500元至1500元。干部職工嘗到了改革“甜頭”,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高漲。氯化精制作業區現場一二樓崗位,定員從13人減至9人,仍然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項目建設提升競爭力。中共攀鋼九屆四次全委會,攀鋼四屆五次職代會明確了“五項重點攻堅任務”,海綿鈦擴能項目是其中之一。海綿鈦擴能項目是在攀枝花市釩鈦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新建一條3.5萬噸/年的海綿鈦生產線,及配套10萬噸/年的氯堿系統,涵蓋氯化工序、精制工序、還蒸工序、鎂電解工序,是攀鋼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進一步發揮資源、技術和成本優勢,提升海綿鈦產品市場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項目。自項目啟動以來,鈦材公司克服建設工期、疫情、雨季施工、拆還建等各種壓力,強力推動項目落地。編制工程實施網絡圖,緊盯工程建設關鍵點,倒排工期,嚴格管控。配備精兵強將,從鈦材公司內部調撥42名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參與項目建設。結合實際,制定應急措施。每周檢查施工安全,定期召開項目經理部工程例會,確保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等工作整體受控。目前,海綿鈦擴能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完成氯堿系統主要工藝設備招標采購、場平和擋墻施工、氯化精制新建區域輔助設施還建等工作。
成本變革強實力。按照《鈦材公司全員成本增值創效推進方案》,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到降本增效工作中來。各作業區結合生產實際,把物料平衡放在全局中去考量、去謀劃。以降低能耗為例,鎂電解精煉作業區技術員董江林算了一筆賬,以前鎂電解精煉作業區按原料組織生產,能耗居高不下。現在,他們根據還原蒸餾作業區實際產能情況,反推鎂電解流水線和多極槽兩條產線的直流電輸送強度,調整生產節奏,在降低能耗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每生產一噸液鎂可降低電耗約500度。不僅如此,他們多措并舉提升液鎂產量,降低鎂錠消耗量。
技術攻關提質量。自鎂電解精煉作業區6臺多極槽全線投用后,鈦材公司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流水線槽、多極槽兩種鎂電解工藝的海綿鈦生產企業。但是,也面臨生產組織難度大、工藝不穩等難題。該公司用流水線鎂電解技術原理和經驗,指導鎂電解多極槽產線攻堅克難,創下了從啟槽到出液鎂再到達產達效的“鈦材速度”,成功解決了同一個生產工序中存在兩種不同工藝,帶來資源配置難等問題。目前,鎂電解多極槽生產線指標節節攀升,精鎂產量超設計水平,直流電耗、電流效率、氯氣濃度、單槽產量、精鎂質量等技經指標均達設計值。上半年,多極槽產量超設計指標18%,創經濟效益上千萬元,提前完成攀鋼對新建項目“3個月達產,6個月達效”的工作目標要求。乘勢而上,鈦材公司干部職工正緊盯EB爐熔煉工藝、小粒鈦生產破碎工藝參數調整等,加快關鍵技術攻關,解決產品質量波動“頑疾”。
在此基礎上,鈦材公司緊盯“十四五”目標任務,加快建設攀鋼鈦材品牌體系,到“十四五”末形成小粒鈦、超軟鈦等1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占有率高的產品和服務品牌。同時,擴大戰略合作領域,培育新的拳頭產品。
凡事成之,必在干之。每一項舉措,都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鈦材公司超前的經營策略,以及干部職工的拼勁和狠勁。下階段,該公司將圍繞持續提升勞動效率、夯實全員崗位績效管理、提升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綜合能力、推進內部業務整合等重點開展工作,為加快建設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鈦及鈦合金企業凝聚磅礴動力。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