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第一次到寶鈦,住在七十一號信箱招待所,晃眼一過,已經24年了。一路走來,相識的鄭海山、趙渭濱、汪曉明等等很多人,他們已經各奔東西,升職高位。寶鈦的發展經歷了幾代人,老一輩獻了青春獻子孫。今天拙文不說寶鈦,隨意聊幾句民營鈦企903群體的“鈦二代”博弈已經開啟了。
筆者說的“鈦二代”博弈,不是指刀劍上陣的博弈,而是智慧、視野、格局上的比拼,這種博弈現狀已經越來越明顯了。寶雞民營鈦企在上世紀90年代創業的屈指可數,大量創業的時間都在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4年末的鈦市場爆發后出現了大量的創業者:老師跳槽做鈦、賣鋼鐵的跳槽做鈦、賣菜的轉行做鈦、寶鈦員工悄悄兼職做鈦......千姿百“鈦”助力了鈦谷的形成,構建了902以外的903群體,形成了鈦谷低端、中端、高端結合體,但整體離“硅谷”的科技含量甚遠。可以說,寶雞鈦谷目前是以涉鈦企業“多”著稱,離智慧型、高質量發展型企業路徑還有相當遠的距離。當下的寶雞鈦谷除了寶鈦集團及少有的一、二十家民營鈦企步入高質量發展路徑外,多數仍停留在中低端以下拼殺【這里拼殺不能稱叫博弈,博弈的競爭往往是智慧,拼殺的競爭卻是短視的目光】。
應該說,2000-2010年之間,寶雞誕生了一些“土豪型”民營鈦企業,也就是那幾年“鈦容易”掙錢了(有的企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只要轉行跳槽涉鈦早,仿佛都可以“粘鈦成金”。筆者把上世紀90年代與2000-2010創業的民營鈦企業歸納為鈦一代,2010年之后創業的歸納為鈦二代。“鈦二代”又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子承父業的鈦二代
第二類是自己創業的鈦二代
兩類“鈦二代”區別很大,子承父業者未來之路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他們既要拼智慧也要拼家風;自己創業的開拓者格局視野不一樣,不少入鈦便是高起點。所以,筆者所說的“鈦二代”講的是一個時代,一個關于寶雞鈦谷的新時代。子承父業的鈦二代經濟基礎起點比較高(有的子女智慧格局也較遠),自己創業的鈦二代膽識志存高遠(當然也有只注重眼前的短視者)。
關于“鈦二代”博弈,本文只點到為止,不具體說哪家企業。相信未來3年、5年或者10年,不管是子承父業的“鈦二代”還是自己創業的“鈦二代”,比拼的都是智慧、視野與格局,這也是筆者開始著手跟蹤關注“鈦二代”企業的核心。智者未來,慧者遠行,“鈦二代”時代水準很快會露出端倪。
未來,筆者在鈦微媒、今日頭條【中國鈦爻潘廷祥鈦專欄】上的更多筆墨落腳點將放在“鈦二代”身上,努力展示“鈦二代風釆”、“鈦二代思考”,“鈦二代啟示”......期盼更多更優更強的“鈦二代”筑牢寶雞·中國鈦谷903群體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