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他是初出茅廬的浮選操作工,浸淫于浮選技術,不斷磨礪,終成大器。2005年,王太春成為攀鋼第一屆技能拔尖人才,2011年鞍鋼首屆職工技術競賽浮選狀元,2012年被評聘為攀鋼礦業公司浮選一級技師,2018年“熊將浮選技能大師工作室王太春技能工作站”創建。他見證了攀鋼鈦精礦產能登上中國第一、參與了攀鋼微細粒級工藝技術領先世界的攻關歷程,如今他又在超細粒級鈦鐵礦高效回收示范生產線這一世界級選鈦的“珠峰”上奮力拼搏。

與鈦結下不解之緣
剛分配到浮選工崗位后,轟鳴的馬達聲,繁忙的崗位操作,嚴苛的安全管理,讓學徒期未滿的王太春打起來退堂鼓。但父親一封封充滿了鼓勵的家書,又讓他堅定了信心。決定要在崗位上有一番作為的王太春,在工作中細心觀察師父的操作手法,用心領會師父傳授的每個知識點,樣樣從零學起。此外,他還細致閱讀了《浮游選礦技術》《泡沫浮選基本原理》等專業書籍。生產現場,他總是比別的學徒忙,經常獨自在浮選機旁仔細觀察浮選泡沫變化情況。“這個小伙子看來不錯,肯學習愛思考,一定能夠早出徒!”周圍老師傅們都這么說。
天道酬勤。在很短的時間里,王太春就掌握了浮選崗位脫泥、浮選、加藥、水質等基本操作技術。2002年參加攀鋼技術選拔賽脫穎而出取得好成績,一步步成為浮選主操手、浮選組長、副班長。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政治上也積極上進,2003年王太春光榮入黨。
取得“鈦”多的成績
微細粒級選別是選礦界面臨的一道世界級難題,從粒度0.074毫米以下,跟空氣的灰塵一般大小的原礦中選取鈦精礦,操作難度非常大。2001年,國家高新示范基地、攀鋼三期工程第一個竣工項目——選鈦廠四萬噸微細粒生產線剛剛建成。王太春憑著多年過硬的操作經驗,提出了創新性的加藥方法和操作方式,使鈦精礦產質量很快達到了要求,實現了新生產線3個月達產達效的目標。2009年9月,作為攀鋼深度開發釩鈦資源的一個重要工程,選鈦廠擴能改造項目微礦生產線開始試投產運行。身為技術攻關小組成員,他與工友共同提出了“選前流程優化和后八浮選操作方法”將后八浮選前斜板溢流改入高梯度精礦泵池,使班產從原來的200—220噸提高到240—260噸,并創下了單系列班產歷史最高產量300噸的好成績。
2013年2月,王太春作為技能人才調入興茂公司尾礦綜合利用分公司擔任浮選班班長。針對浮選流程中的技術難題,他大膽提出 “把浮硫掃二改為脫泥槽”“改造浮選中隔室的開孔”等合理化建議,論證實施后大幅提高了浮選選別率。
2022年4月開工建設的“超細粒級鈦鐵礦高效回收示范線建設工程”項目預計年底建成投產。“多年來,我先后參加與了公司浮選工藝技術攻關項目,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希望在即將投產的超細粒級生產線上繼續發揮作用、貢獻個人力量。”
傳授“鈦”多的技術
2011年鞍鋼首屆職工技術競賽隆重的狀元頒獎典禮上,王太春披紅戴彩驕傲地站在頒獎臺享受著成功的快樂,樂曲激昂,掌聲起伏。“一枝獨秀不是春”。鈦產業的持續深入的發展,需要更多優秀的操作技能人才,王太春把多年操作經驗梳理成課件,以圖文并茂的PPT展示與傳授給工友。作為礦業公司浮選一級技師,他充分利用“熊將浮選技能大師工作室王太春技能工作站”,創新創效和技能傳承。2021年,工作站申報成功并實施的“一種提高浮選礦化效果的裝置”“浮選稀硫酸配制裝置”兩項國家專利,已創效550萬元。
王太春積極致力于班組浮選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毫不保留地傳授技能技巧,現場“手把手”地進行實際操作演練。在“名師帶徒”活動中,他科學嚴謹精心指導,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重點培養學徒的獨立查找問題處理問題能力。近年來,王太春已培養出多名浮選首席操作工和浮選工技術操作骨干。其中的一名學徒在第四屆攀鋼集團技術運動會上取得了浮鈦工第一名的好成績,并獲得浮選技師職業資格證書。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