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是中國鈦工業的搖籃,從“神舟”飛天、“嫦娥”登月到“奮斗者”探海,都有寶雞鈦的重要貢獻。

從201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的鈦博會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5屆,見證了寶雞鈦產業的成長與崛起。作為東道主,本屆鈦博會寶雞收獲滿滿,鈦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再續前緣 寶雞創新研究院成立
在2023鈦博會舉辦之際,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和市政府、寶鈦集團再續前緣,三方共建的西北有色金屬寶雞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這也成為我市構建千億鈦產業集群道路上的一件大事。

翻開歷史的長卷,早在1965年3月,“九〇二”工程破土動工之時,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寶雞、寶鈦就緊緊聯系在一起。50多年來,一代代創業者、奮斗者在寶雞,將無悔的青春和芳華,獻給了中國稀有金屬科研生產事業,為“大國重器”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撐,引領中國鈦工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也為寶雞鈦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寶鈦集團總經理雷讓岐:
【我們賡續歷史,共建西北有色金屬寶雞創新研究院,必將成為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

全新的合作機制、軟硬件合作平臺……研究院的成立只是起點。可以預見的是,研究院將在鈦的科技攻關、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培育孵化、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寶雞鈦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西北有色金屬寶雞創新研究院理事長李建峰:
【創新研究院一定會緊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好機遇,立足寶雞鈦產業發展特點,早日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高水平科研機構,為鈦及鈦合金等新材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作最佳合伙人 寶雞發出最強邀約
“共享新機遇,共創鈦未來”,正如本屆鈦博會的主題所提到的,只有開放、合作,寶雞鈦產業的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好。

在鈦博會開幕式上,市長王勇面對50多家中省媒體的直播、報道,向國際友人、廣大鈦及新材料企業、科研院所發出最強邀約——走進寶雞,了解寶雞,投資寶雞,做寶雞鈦產業發展的“最佳合伙人”。
【我們將以最大誠意、最高效率做好各項服務保障,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合作提供一流營商環境。政企聯手、齊心協力,把寶雞建設成為世界級鈦及新材料產業基地,努力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寶雞不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鈦博會期間,600多名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和行業精英齊聚寶雞,共商鈦產業發展大計。寶雞全方位展示了中國鈦谷近年來的發展成果。

寶雞相關市級部門和各縣區、開發區積極對接洽談,促成了一批優質的鈦及鈦合金產業鏈項目。當會集中簽約26個項目,涉及金額93.8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展會吸引了俄羅斯、奧地利、日本、哈薩克斯坦等國際國內17個地區的客商參展參會、交流洽談,寶雞·中國鈦谷的“朋友圈”持續擴大,知名度更加廣泛。國際友人、俄羅斯獨聯體鈦協會主席安德烈?亞歷山大洛夫接受采訪時說,他很榮幸受邀參加此次盛會,這里有許多新面孔,也有許多老面孔,大家對鈦產業發展的熱情高漲,讓他覺得十分欣慰。希望能夠通過這次鈦產業的盛會,實現更多的互惠合作。
2023鈦博會組委會綜合協調處副處長、寶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建軍:
【本屆鈦博會向外界展示了寶雞文明開放的姿態和走出去、請進來的氣度,宣傳了寶雞、推介了寶雞,提升了寶雞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論壇大咖云集 鈦企人集中“充電”創未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經過多年的發展,寶雞聚集了以寶鈦集團為龍頭的各類鈦企600余戶,面對高端領域鈦材需求、新領域用鈦需求的持續拓展,如何在產業升級加速期,立于不敗之地?本屆鈦博會上,鈦行業“大咖”給廣大鈦企帶來了發展新思路。

本屆鈦博會設置了一個主論壇,五個專題論壇,從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醫療等領域設置話題,國內外知名行業專家發布了《航空鈦合金材料技術》《寶鈦集團科研生產進展》《鈦合金低成本化制備技術》《全球海綿鈦市場供需展望》等主題報告54篇,以更加專業化、國際化的視角,帶給參會企業更多新的思考和探索。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祥:
【鈦博會作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國內鈦產業交流平臺,是國內最專業、行業最權威的盛會,引領著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未來。】

記者看到,展會期間,論壇場場爆滿,參會人員聽得聚精會神,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他們紛紛表示,報告內容緊貼行業特點、市場及企業應用需求,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指導性、應用性。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楊柯深入講解了“醫用抗菌鈦合金——從研究走向應用”,并與企業代表互動交流。他說,幾十年前,他來過寶雞一次,那時候寶雞在鈦行業就有一定地位。鈦在醫療領域應用前景廣闊,他愿意與寶雞的企業開展合作,推動寶雞鈦產業升級。
2023鈦博會組委會綜合協調處副處長、寶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建軍表示,鈦博會及其論壇聚集了眾多一流資源,大家就鈦產業動態、發展前景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為寶雞鈦產業今后發展理清思路,增強了寶雞鈦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 “十四五”期間,寶雞將拓展“鈦應用”、提升“鈦質量”、促進“鈦升級”,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推動鈦產業高質量發展。】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