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賽道未必是你的跑道——有人適合馬拉松,有人適合短跑,有人適合中長跑。每一個“跑道”都是自己的“賽道”,倘若不厘清自己的特長,不適合別人的賽道,馬拉松的要去短跑,短跑的要去馬拉松,恐怕賽道就變成了一個“套”,陷進去了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當下的3C用鈦突然火熱,蘋果燃燒了一把,小米又跟著燃燒了一把,于是,什么兩萬億三萬億的賽道論拋了出來,好像“鈦萬能”,鈦成了手機的“噱頭”,仿佛沒有3C鈦,手機就掉價不少。的確,3C鈦亮眼了,一些媒體不去深析產業的發展,也跟著瞎嚷嚷。鈦,的確能為手機的輕巧、金屬質感加分,但不要忘記手機更注重的是手機科技含量,而非外觀質地的過度炒作。因為金屬質感的輕,鎂可以做到,鋁可以做到,而且鎂鋁比鈦還輕。何況,材料發展尤如達爾文進化論,更新很快,比如碳纖維一樣堅硬一樣輕。
記得10年前蘋果絲也火了一把,導致不少企業買裝備大戰蘋果絲,結果蘋果絲遭遇滑鐵盧,有的企業還沒有進入蘋果絲賽道就“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企業在蘋果絲上傷了元氣至今沒有恢復,還有負債跑路的。這次的3C蘋果手機外殼賽道結果怎么樣需要驗證。2023年國內有3家企業擠進蘋果手機外殼的賽道里,2024年會有幾家企業搶“道”是未知數也不是未知數,因為,也有企業準備搶“道”而生,資本投入還不小。
其實,既然是“賽道”,那就需要“賽”,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必然掉下橋的占多數,至于那種兩萬億、三萬億市場賽道論的判斷從何而來只有天知道。一些地方政府聽著3C賽道也很來勁,希望企業做好準備大干快上。蘋果手機、小米手機今天爆發一個賽道,明天也可以產生一個賽道,因為“賽道”講的都是故事,手機的核心卻是內容競爭的真正拷問,只有品質內容賦能的手機才是永恒的賽道。
這些年每推出一款手機都在講故事,唯一不敢掉以輕心的是手機的科技含量。鈦的應用領域很多,需要去發現、探索與拓展,而不要被當下的3C迷茫了“大道至簡”的眼光,堅持走好自己在某一細分領域的賽道,或許比3C更強。不要忘記每一次賽道的背后都有資本的推動,同樣也有資本的收割,作為實體企業的發展還是扎實一點,踏實一點,不要被別人的賽道“收割”自己苦心耕耘的“莊稼”了。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