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及其合金是重要的戰略金屬,也是重要的工程材料。鈦及其合金由于密度小、強度高、比強度大、高低溫性能優異,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行業,成為軍事工業不可或缺的結構材料。除此之外,鈦及其合金在很多化學介質中優異的耐腐蝕性能及其它綜合性能,又被石油、化工、醫藥、體育等民用行業廣泛接受,逐步取代各種金屬材料,躍居金屬材料使用的第三位。如鈦-鎳合金在一定環境溫度下具有單向、雙向和全方位的記憶效應,被公認是最佳記憶合金,在工程上可做管接頭,用于戰斗機的油壓系統及石油輸油管路系統,直徑0.5mm絲做成的直徑500mm拋物網狀天線用于宇航飛行器上,在醫學工程上用于制作鼾癥治療和骨折愈合等;鈮-鈦合金在溫度低于臨界溫度時,呈現出零電阻的超導功能;鈦-鐵合金具有吸氫的特性,把大量的氫安全的貯存起來,在一定的環境中又把氫釋放出來,在氫氣分離、氫氣凈化、氫氣貯存及運輸、制造以氫為能源的熱泵和蓄電池等方面應用很有前途。
我國鈦資源豐富,占世界總儲量的48%,居世界第一,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第四個擁有完整鈦生產體系的國家,已形成了鈦精礦、鈦白、海綿鈦、鈦加工材、鈦鑄件、鈦粉末冶金、鈦設備制造的完整生產體系,有像攀枝花鋼鐵集團鈦業公司、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寶鈦集團、寶鋼集團上海五鋼有限公司、南京寶色鈦業有限公司等鈦業龍頭企業。但是,同日、美等鈦材大國相比,我國鈦總體規模偏小,僅相當于美國50年代中期的水平。長期以來,我國鈦的發展主要采用跟蹤與仿制戰略,缺乏原始技術創新,缺少自己的品牌,有些商品(如高爾夫球頭)是靠日本或臺灣的品牌才進入國際市場的。近幾年雖有大幅發展,但與日本、美國等國相比,我們在核心技術及其成熟度上仍有很大差距,為有效規避專利風險,促進我省鈦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特對國內外鈦產業專利狀況做以預警分析,以供相關企業進一步運用好知識產權戰略,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再創新。
一、我國鈦產業專利狀況
1985-2010年4月,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公開/公告有關鈦產業專利技術6274件,其中國內申請5042件,國外申請1232件,分別占總量的80.4%和19.6%。
從專利類型看,發明專利5723件,實用新型1001件,分別占申請總量的84%和1 6%,發明專利申請量優勢明顯,這與鈦產業的特點和技術發展情況相吻合。國外的1232件專利申請全為發明,1001件實用新型專利均為國內申請。
從申請人地域分布來看,在我國申請量前三位的國家依次日本516件、美國313件、德國117件。
中國申請的5042件專利中,企業申請為1706件,大專院校是1804件,科研單位821件,其余為個人申請,分別占申請總量的33.8%、35.8%、16.3%和14.1%。
我國在涉及鈦基化合物及其制備,鈦基陶瓷材料和鈦基催化劑的制備技術有大量專利申請,成為近年來主要研發熱點和專利申請的主要區域,占專利申請總量的30.4%;鈦基合金、鈦基顏料、以及海綿鈦的制備相關工藝也體現在專利申請上。陜西省在鈦產業領域共有專利申請有345件,占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6.8%,在全國排名第四位。從技術領域構成來看,我省鈦產業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鈦基化合物及制備、鈦基陶瓷材料及制備和鈦基合金的加工等領域,而鈦基催化劑及制備、鈦的冶煉等領域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
國外在我國申請的專利主要被幾個發達國家(日本、美國、德國)掌握,技術領域分布以鈦基化合物及其制備,鈦基陶瓷材料為主,鈦基合金、鈦基顏料、以及海綿鈦的制備相關工藝也有一定量的專利申請。
二、國外鈦產業專利技術概況
國外鈦產業領域共有專利申請9742件,其中日本(JP)以6416件的申請量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和組織,占到總量的65.9%,在鈦產業領域專利優勢顯著。其他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1177件、歐洲專利局(EP)909件、美國(US)577件、德國(DE)364件、英國(GB)200件和法國(KR)56件,累計3283件,占總量的33.7%,其他申請量占總量的0.4%左右。國外鈦產業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鈦基化合物及制備和鈦基合金的深加工應用領域,其他領域專利申請相對較少。
三、分析結論
鈦加工是一種工藝復雜,高技術含量,高能耗的生產,隨著水電價格的上漲,鈦產業生產成本的巨幅增加體現得尤為明顯,鈦錠、四氯化鈦等原材料價格也在暴漲,近幾年眾多新增生產企業工藝的不成熟,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資源的浪費和惡性市場競爭,這些都給鈦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外特別是日本、美國、德國的跨國公司在鈦產業領域的技術優勢非常明顯,在鈦及鈦合金先進加工及新應用、鈦冶煉節能降耗等領域有大量的專利布局,而這些技術正是整個鈦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
四、發展建議
1、鈦及其合金是重要的戰略金屬,是支撐高新技術發展的關鍵材料, 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對鈦產業技術進步改造的投入,重點加強對鈦行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和節能減排項目的支持,促進鈦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
2、進一步發揮產學研結合的優勢,形成多個產學研戰略聯盟,促進鈦及鈦合金先進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通過鈦及鈦合金擠壓技術開發,生產出能滿足航空航天、艦船和海洋、石油開采的擠壓型材和管材;通過鈦帶制備技術開發,生產出滿足鈦焊管、板式換熱器和鈦鋼復合板要求的鈦帶;加強鈦及鈦合金錠純凈化技術研究,掌握冷床爐熔煉鈦合金錠的成分控制技術和成分、組織、均勻化技術,生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大型鈦錠。
3、在深入發展鈦帶、鈦合金精鑄件、鈦粉末冶金件、鈮鈦超導合金等極有發展前景的原有高技術產品的同時,加強鈦及鈦合金的新應用開發,大力推廣鈦在建筑業、汽車、生物醫療、鋼鐵、體育休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既拉動鈦行業本身的發展,又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4、深入推進發展綠色經濟、節能減排的理念,加大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力度,加強鈦冶煉節能降耗技術開發研究,通過氯化、精制、還蒸、鎂電解等新技術開發及其優化組合,使鈦產業生產過程中的總能耗接近日本等國的水平。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