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鈦集團入選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名單,這份榮譽的取得是寶鈦集團綠色低碳發展歷程的里程碑,也是零碳發展路線上新的起點。寶鈦集團將持續推進鈦產業綠色低碳新技術應用,為鈦產業鏈精準賦能,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寶鈦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儉(左二)登臺領獎
1月14日,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研究和專業評審結果揭曉,公布了63家2023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名單,寶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鈦集團”)榜上有名。這標志著寶鈦集團在低碳技術和產品研發等方面能力突出,帶動行業綠色轉型,降碳增效從戰略規劃層面已深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層面,碳減排向上下游延伸,價值鏈碳減排成為新常態。
加強清潔化及綠色節能
減排成效顯著
近年來,寶鈦集團圍繞鈦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發展路徑,積極發揮綠色榜樣示范和引領作用,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帶動鈦產業鏈供應鏈綠色轉型升級,促進行業上下游協同減污降碳發展。通過產能擴建項目的實施、智改數轉進程的推進、節能降碳成果的轉化、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和推廣,掀開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新篇章。
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和科技進步,多項產品和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顯著推動了鈦行業綠色發展及技術水平。加速“掌控上游、做強中游、擴大下游”產品布局結構的戰略調整,C919大飛機首飛、CZ5大推力火箭發射成功、國產4500米載人深潛器的研制成功等折射出寶鈦人的勤勞智慧和創新力。落實節能減排、安全環保目標任務,徹底拆除在用燃煤鍋爐,改為余熱利用及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進行供暖,并對在用燃氣鍋爐進行低氮燃燒改造。堅持堅守“文明生產、清潔生產、綠色發展”的環保法則,注重環保設備建設,加大綠色節能技術投入,鈦殘料回收技術及生產線代表著當今世界鈦材綠色生產的先進水平。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加強節能環保改造力度,對板材廠老酸洗線進行防腐工程改造,完成燃氣鍋爐進行超低排放的設備改造,確保環保設備有效運行和廢水、廢氣的達標排放。積極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近年來,公司積極開展清潔生產、節能降耗工作,取得諸多顯著成效,多次被陜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節能降耗先進企業。2017年,獲評“首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綠色發展領軍企業”;2023年8月,獲評“陜西省第四批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加大綠色改造和投資力度
提升綠色發展質量
寶鈦集團始終秉承“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理念,響應國家低碳環保號召,規范健全環境管理體系,強化能源管理,嚴控污染物排放,在不斷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對于不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殘料,采用生產鈦鐵的形式變廢為寶,用作含鈦的鋼鐵添加劑;建立了殘廢料收集、保管、處理、質量控制、過程控制等完整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和標準化體系。主持建立了《鈦及鈦合金廢料》和《鋯及鋯合金廢料》國家標準,為全行業實現綠色再生資源建立了標準依據;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鈦合金返回料回收利用技術開發——鈦冶煉及鈦合金加工關鍵技術開發”,通過了國家相關部委鑒定。“十三五”期間,通過不斷技術創新,突破了鈦加工領域多項關鍵共性技術,鈦材料綠色循環再利用技術方面,突破返回料回收、制備新型鈦合金成分設計等系列技術;建成國內最大、國際先進的專業化返回料回收、處理生產線,實現純鈦、TC4等10余種鈦合金返回料循環利用,研制開發成功十余種添加返回爐料不同強度級別鈦合金,成功應用于我國武器等領域,有力推進我國鈦工業綠色、健康可循環利用的步伐。積極實施鈦及鈦合金管材除油酸洗生產線改造項目,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酸、含油廢水、含酸廢水和氮氧化物進行處理回收,對無法回收的殘液再進行治理,達到相應國家標準,從根本上解決“三廢”綜合治理問題,以達到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的目的。
加速能源轉型
助力提升“雙碳”效能
寶鈦集團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陜西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要求,提高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能力,努力優化公司鈦產業和能源結構,推動清潔能源高效利用。2019年,投資建設的一區供暖余熱綜合利用項目,利用熱泵技術,回收熔煉爐冷卻水熱量,供生產區廠房及辦公區域采暖使用,代替了原有的燃煤蒸汽鍋爐采暖模式。公司因地制宜、積極有序地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提高電網對綠色能源的消納和調控能力。2021年,利用工業園屋頂實施了12MW光伏發電項目,現已順利并網發電,年發電量1000萬千瓦時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7850噸,達到100%使用清潔能源,實現零碳排放。為了積極響應生態環境治理要求,用清潔能源替代煤炭,采用水源熱泵技術,對新增熔鑄爐進行余熱回收,并成功并入生產區熱網,關停了工業園兩臺14MW燃煤鍋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9000噸,不僅降低了碳排放,而且提高了供熱質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7萬噸,提升了“雙碳”效能。
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提升低碳技術應用效果
多年來,寶鈦集團踐行“雙碳”目標,強化綠色生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走鈦加工綠色循環再利用的發展路徑,開發出高性能的氫燃料電池等前沿領域。公司通過不斷創新、自主研發,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其中多個技術填補國際/國內空白。研制的鈦合金載人潛水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結束了我國深潛器載人球殼依賴進口的局面,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由公司主持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海綿鈦和鈦錠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榮獲“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技術標準優秀獎”,這是綠色、低碳、節能工藝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研制生產的高品質鈦帶材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于鈦優良的比強度及耐蝕性極大提升氫能燃料電池高效應用,首次用作國電投自主研發的“氫騰”氫燃料電池雙極板,滿足了汽車動力需求,2021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獲得示范應用;2022年2月,被指定為北京冬奧會專用大巴車輛,共投放150余輛載有“氫騰”燃料電池系統的氫能大巴,參與冬奧保障服務,彰顯了我國鈦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的高效、清潔的新能源利用技術實力。
寶鈦集團開展全生命周期鈦及鈦合金棒材碳足跡認證,鈦加工產品的采供、工藝、生產、檢測等各個環節的效率顯著提升。下一步,在“雙碳”征途中,寶鈦集團將圍繞國家戰略需求,以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材裝并進、綠色高端”的主業總定位、“千百十一”高質量發展目標為引領,加大全產業鏈綠色、數智、低碳技術攻關和應用,在“綠色、低碳、可持續”方面強化創新能力建設,堅持以低碳綠色為路徑,積極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持續推進工藝優化創新,不斷延鏈、補鏈,奮力開創高質量高效益的新發展局面,引領我國鈦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曹震單位系寶鈦集團有限公司,張曉妮單位系寶雞寶鈦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刊登在《中國有色金屬》雜志2024年第7期“報道”欄目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