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沿著鈦谷路一路向南,途經清水河公園,只見這里綠樹成蔭,景色宜人。繼續前進,你會看到一棟棟廠房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三個臺地上,園區內寬闊的道路蜿蜒向上,一座座現代化廠房被連通起來。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4年前這里還是散、亂、污企業聚集地,近年來,在寶雞高新區各部門合力攻堅下,清水河沿線不僅有了群眾休閑鍛煉的好去處,一個高品質園區也在乘勢崛起。從散亂污到產業園的蛻變,寶雞高新區是如何做到的?讓我們一起從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建設中尋找答案。

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全貌
一個騰挪空間的故事
為什么要建設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清水河沿線以前小企業多,環境比較差,不僅影響城市形象,也制約自身做大做強,更對清水河生態安全帶來隱患。”寶雞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一語道出其中原因。
寶雞高新區是“中國鈦谷”核心承載區,長期以來,在清水河周邊,聚集了百余戶鈦材加工企業,其中80%以上是中小微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該片區企業發展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產業鏈和價值鏈均處于中低端,而且分布散、規模小、污染重、環境差,對清水河生態以及周邊居民生活環境造成了影響,這也成為制約寶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短板和痛點。
未來路在何方?寶雞高新區對沿線企業挨個進行了走訪,實地了解了企業發展需求及產業現狀,最終決定啟動建設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把沿線的散亂污企業搬遷入園,實現規范化發展,同步開展清水河流域治理和片區生態修復,在提升片區生態的同時,促進土地集約利用,產業聚集發展。
記者了解到,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項目是2023年省、市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由寶雞鈦谷新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施建設,項目位于寶雞高新區清水河以東、寶鈦工業園以南、清庵堡村以北。“項目總投資9.6億元,總建筑面積16.95萬平方米,計劃建設18棟定制化標準廠房,配套建設企業服務中心、創新孵化中心、金融科技創新中心等。”該項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將促進寶雞鈦產業集群發展,為企業提供孵化創業平臺和研發空間,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約30億元,畝均年產值約400萬元,帶動就業2000余人。

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效果圖
一次勇于創新的行動
鈦及鈦合金產業鏈是我市13條重點產業鏈之一,記者在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采訪過程中,也感受到了我市鈦產業發展的勃勃生機:該項目備受企業青睞,目前18棟廠房已經租售一空,可見該園區發展前途一片光明。
“項目是2023年年初工建設,在市、區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進展速度非常快,計劃兩年半的工期縮短至一年半。”寶雞鈦谷新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伍龍超說,項目建設速度如此之快,離不開市、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項目因地形、位置等原因,建設難度和工程量都很大,所以原計劃建設周期是三年時間。為了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市、區各相關部門定期召開現場調度會,解決了道路、電力、用地等多項棘手問題;建設單位倒排工期、加班加點,在三個臺地同時施工,市政道路管網和園區建設同步進行,讓建設周期縮短了一年時間。
項目推進過程中,招商工作也尤為重要。記者了解到,項目還未開工,招商工作已經拉開了帷幕,招商人員打破先筑巢、后引鳳的傳統招商模式,探索出了“量身定制”新路子——將廠房與項目業態做匹配,為企業提供“拎包入住”式的廠房和配套設施。
“并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入駐園區,我們結合園區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和資源稟賦,科學設定了產業與項目的準入門檻。”該項目負責人說,他們在選商時很挑剔,企業入駐都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由業內專家對有意向入駐的企業進行評審,凡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就拿不到園區的“入場券”。
一個品質園區的崛起
沿著園區蜿蜒的道路向上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個大字格外醒目,來到最高的“三臺”,向下望去,灰白色的現代化廠房整齊排列,廠房內的工人在忙著安裝設備,一個現代化的高端產業園區正在快速崛起。
記者了解到,園區在規劃之初就圍繞“綠”字做文章,通過科學合理布局,將綠化空間與產業空間有機結合,打造出綠意盎然的園區環境。“我們在園區內不僅打造了‘微景觀’,還種植了國槐、櫻花、紅葉石楠、石楠球等,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景觀效果。”園區負責人說,好環境產生磁吸效應,使鈦及新材料產業園(清庵堡園區)成為眾多企業向往的熱土。
令人振奮的是,目前已有18戶企業入駐,其中有5家企業在安裝、調試設備,這些企業有的是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的,有的企業能強鏈、補鏈。
寶雞鈦谷鈦鎳鋯材料加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據了解,該公司是陜西鈦谷集團及陜西西部宏泰科技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企業,主營國防軍工、新能源用高端鈦、鎳、鋯帶箔材和記憶合金材料的生產。記者在該公司看到,有的工人在廠房內鋪設電線及管路,有的工人在廠房外忙著進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早日投產,每天工地上有180多名工人趕進度。”該公司負責人說,項目從今年3月開工到即將試生產,僅用7個月時間,目前公司引進的兩條生產線目前已進入安裝尾聲,計劃10月底試生產。
據了解,該公司引進的兩條生產線分別是鈦及鈦合金帶箔材生產線、鈦及鈦合金棒線材連軋生產線。其中,鈦及鈦合金帶箔材生產線總投資2.2億元,是以高端金屬鈦及鈦合金帶材、箔材為主要產品,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7.89億元。“這條生產線可以生產寬度為750毫米、厚度0.02毫米的箔材,比市面上的箔材更寬、更薄,堪稱亞洲第一。”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高,自動化率可達90%以上。
綠色不僅是園區發展的底色,企業也同樣提升“含綠量”。陜西華鍛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秉承“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不僅新建1條年生產加工2.1萬噸鈦及鈦合金材料生產線,還新增了鍛壓、打磨、熱處理以及機加工等主要生產設備,同時配備相關環保設施。“目前設備基礎已完工,等待設備進場安裝,預計明年3月投產。”該公司負責人說。
清水潺潺滿眼綠,現代廠房施工忙,一幅現代工業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的畫卷正徐徐展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座高品質產業園強勢崛起,助力寶雞鈦產業展翅騰飛!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