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金屬而言,智慧是眾多優異性能共同編織的網絡,生命是網絡相互傳輸優異性能的共鳴。地球因經緯線相互交織,才有了地球村的準確定位;道路因縱橫線相互馳騁,才有了四通八達的明確方向;大腦因左右協調分工,才有了思維動手能力的相互管控……大千世界里,觸類旁通中便有了萬物相通的生命融合點,這也是筆者為什么說:包括冷冰冰的金屬同樣擁有熱乎乎的智慧與生命。
新材料的出現,自然會掀起一種材料替代另一種材料的革命,同時也會掀起思維碰撞思維的斗爭。因為,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會面臨一場挑戰,人們接受新材料同樣需要一個慢長的過程。上世紀五十年代鈦金屬在我國從實驗室研制成功并轉化為生產力以來,作為一種新材料推廣應用十分艱難,八十年代初國家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全國鈦推廣應用領導小組辦公室,盡管如此重視與極力推廣,鈦在應用推廣過程中的發展步履依然是“摸著石頭過河”,到了21世紀全國海綿鈦產量也只有兩、三千噸,而幾乎是同步發展的美國、日本、前蘇聯的產量已經是萬噸以上級別了。從五十年代研制并轉化為生產力經過半個世紀才發展到兩、三千噸的現實,這對于鈦礦資源儲藏十分豐富的中國來說無疑是“落后”的,更值得中國鈦業人深深沉思。
透過那五十年我國鈦工業發展緩慢的歷程,愚淺析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們接受新生事物新材料的認知程度較為滯后,雖然八十年代拍攝了榮獲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科教片的《崛起的第三金屬--鈦》,片中也盡管詳展了鈦眾多的優異性能,但那會有多少人觀賞過那部科教片?有多少人知道鈦這種金屬?二是鈦金屬生產工藝復雜,冶煉企業遵鈦、加工企業寶鈦又都是“三線”企業,采礦、冶煉、深加工各在一方,導致生產成本遠遠高于可以替代的其它金屬。盡管其性能、使用壽命優于銅等其它金屬材料,但從首次投入看有多少企業愿意去替換使用新材料金屬鈦?三是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經歷“文革”后正處于改革開放的發展階段,短、平、快刺激的經濟占據主流,產量弱小的鈦很難在剛剛起步的推廣應用中實現快速發展,很難迅速找到發揮優異性能的用武之地。可以說,鈦及鈦合金的寶貴資源正等著“伯樂”們去挖掘其擁有的智慧與傳輸其生命價值的潛力。
是“金子總會發光”,有“智慧遲早光芒”。進入新世紀以來,鈦的優異性能伴隨國民經濟的騰飛,伴隨國防建設的需要,伴隨百姓認知的深入日益凸現出來,迎來了普及鈦、認知鈦、應用鈦這種新材料金屬的春天。鈦伴隨潛入七千米深的中國蛟龍“下五洋捉鱉”,伴隨天宮一號“上九天攬月”。正在研制的C919大飛機必將迅速打開鈦及鈦合金在航空領域的廣泛應用。中國航母的誕生及海洋經濟的發展必將助推鈦金屬拓展應用領域的寬度、深度與廣度。在上天入海的天時地利到來之時,鈦的低密度、高熔點、高強度、耐腐蝕、高低溫性能好、無磁性、低阻尼特性、生物相容性好、吸氫特性、超導特性和形狀記憶等多種優異性將會在鈦業界“人和”中編織成智慧的網絡,福惠于人類社會。
鈦之所以能用智慧之網網住我們的世界,那是因為鈦金屬擁有了生命的“特征”。自從西安西京醫院采用當今最時尚的3D打印為46歲的胡師傅補全鈦金屬腦蓋骨以來,似乎就彰顯了智慧金屬鈦賦予人類的第二次生命;當女孩孫娜娜鑲嵌“鈦金腦袋”考上大學后,似乎就注入了她自信的智慧;當鈦鎳合金以記憶的方式為一個叫烏蘭的小女孩“正直” 彎曲的脊柱給患者減輕痛苦時,似乎就擔當了白衣天使的職責;當記憶的功能伴隨“阿波羅11號”把帶到月球上的天線舒展起來時,鈦的智慧與生命已經延伸到宇宙的時空里。
鈦--上天入地醫療界,石油化工體育場,飛機潛艇助國防,衣食住行裝飾物等眾多領域都有金屬鈦智慧與生命的影子。新材料金屬鈦及其鈦合金在新世紀迎來了大發展,目前國內海綿鈦年需求量已從10多年前的三千噸左右增加到六萬噸左右,實際需求增長20倍,而產能卻增長了50倍以上,中國已經成為鈦生產與鈦消費大國,鈦用智慧網住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了國防建設的重要戰略新材料。
當今科技快速發展,新材料層出不窮,相映生輝,最近又有液態金屬、石墨烯、納米點和鈣鈦礦等顛覆性新材料出現,但不管怎么樣,擁有眾多優異性能的金屬鈦編織的智慧宛如3D打印的鈦頭蓋骨一樣,用金屬的智慧延伸著人類的智慧,用金屬的生命延伸著人類的生命,這就是金屬鈦擁有不一樣的生命與智慧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