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機械光滑表面和經激光-微弧氧化處理表面的純鈦種植體的理化性能,及其對早期骨結合的影響。方法:將純鈦棒加工制作成16顆螺紋柱形種植體,對照組(光滑組)為機械加工光滑表面種植體8顆,實驗組(激光-微弧氧化組)為經激光-微弧氧化處理種植體8顆。通過能譜分析儀(EDX)和掃描電鏡(SEM)分析種植體表面性質,Veeco粗糙儀檢測其粗糙度(Ra)。分別將16顆種植體隨機植入新西蘭兔的脛骨,4周后處死取樣,處死前第13天和第14天皮下注射四環素,處死前第3和第4天皮下注射鈣黃綠素,通過四環素-鈣黃綠素雙色標記示蹤檢測其礦化速率。將標本通過塑料包埋制作成不脫鈣含種植體骨切片,觀察種植體-骨界面的骨結合情況。結果:實驗組表面可見較大級別微孔,基本與激光處理后一致,孔徑約100μm,孔深40~80μm。種植體表面微弧氧化膜具有多微孔結構,微孔孔徑約1~5μm,微孔內還可見更小級別微孔,孔徑小于1μm。對照組種植體表面Ra值為0.179μm,實驗組表面的微弧氧化膜Ra值為1.55μm。對照組只檢測到Ti元素,實驗組鈦表面氧化膜層中含Ti、O、Ca、P元素。實驗組的礦化速率和種植體與骨接觸的百分率。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