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結構鋼成本低廉但只能達到較低的強度等級,更高的強度等級是以犧牲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為代價的。含磷鋼對焊接性能、退火再結晶影響較小,加之成本經濟、屈強比低、熱軋到退火強度損失小等優(yōu)點,很適合冷軋結構鋼板的開發(fā),但所能達到的強度級別較低。微合金化鋼具有細晶強化和沉淀強化效應顯著、焊接性能好等優(yōu)點,但有屈強比高、再結晶困難、工藝敏感性大等缺點。采用含磷鋼微合金化的技術路線綜合了含磷鋼和微合金化鋼的優(yōu)點,避免了各自的缺點,從而在達到一定強度等級的基礎上,保證鋼板具有較低的屈強比及較低的工藝敏感性,并保持了較低的成本。
常用的微合金化元素有釩、鈦和鈮,對于冷軋和鍍層鋼板,常用鈦和鈮,而鈦鋼由于在批量生產中很難控制工藝條件來保證較窄的力學性能離散度,且鈦含量較高的鋼中其焊接性能較差,所以鈦主要用作鈮微合金化的補充。下面研究了鈮鈦復合微合金化對含磷鋼熱軋態(tài)和冷軋態(tài)組織、性能的影響。
試驗鋼在真空感應爐中進行冶煉,主要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鋼錠鍛造成斷面為200mm×25mm的板坯,加熱制度為1200℃,終鍛溫度在850℃左右。將鍛造板坯加工成斷面為200mm×22mm熱軋坯坯料,在實驗室軋機上進行熱軋。板坯加熱溫度為1250℃,保溫時間為1h,按三道次(壓下率分別為50%、50%和40%)軋成4mm的薄板,終軋溫度控制在900℃左右;軋后的鋼板在冷卻劑中冷卻20s左右分別降到600、650、700℃放入箱式爐中保溫1h后隨爐冷卻到室溫以模擬熱軋卷取。熱軋薄帶鹽酸酸洗后軋成1.6mm冷軋薄帶供退火用。退火在實驗室鹽浴爐中進行,退火溫度分別為650、700、750、780、825、850℃,退火時間分別為10、30、60、100、300、1000s,以研究再結晶動力學。此外,為了研究退火工藝對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選擇750、780、800、825、850℃5種退火溫度和30s的退火時間進行退火。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