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萬新夫送走了陜西寶雞的客商,開始整理企業需要的材料,作為攀枝花市政府駐陜西聯絡處的工作人員,本該返程寶雞的他,卻被一份協議“留”在了攀枝花。
11月29日,在2014中國(攀枝花)釩鈦產業博覽會上,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簽訂了《共建友好園區協議書》,兩個園區成功牽手,將在資源、技術、項目、人才、市場等領域拓展更為廣泛的合作空間。
市場太小,需要攜手開拓
攀枝花亮出“中國釩鈦之都”的牌子,寶雞則被稱作“中國鈦谷”,寶雞以鈦材加工為主,在鈦板、鈦棒、鈦絲、鈦管、鈦粉等鈦材加工中端產業上有優勢,占領了國內鈦產品近八成市場,攀枝花則在釩鈦磁鐵礦山開采、富鈦料、海綿鈦、鈦錠等前端產業有優勢,雙方強強聯手,將共同推動發展航空航天、軍工領域、海洋工程及民用領域、體育、醫療器械等鈦制品高端產業。
在今年舉行的第十五屆西博會上,攀枝花和寶雞曾簽訂釩鈦產業戰略合作備忘錄,繪制了“釩鈦之都”與“鈦谷”跨省合作的路線圖。“《共建友好園區協議書》就是對路線圖的細化。”攀枝花釩鈦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趙中說,政府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支持雙方區域內企業通過控股、參股等形式實現資源整合,另外,還將探索飛地經濟模式,鼓勵寶雞企業到攀枝花建廠、生產,稅收雙城共享,“留有足夠的空間去延展合作深度”。
有人擔心,若“中國釩鈦之都”要延伸產業鏈到下游,寶雞此舉會不會“引狼入室”?
“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卓宇說,兩地將攜手開辟鈦資源利用的廣闊市場。記者梳理發現,鈦管材價格比不銹鋼管材價格貴了10倍左右,趙中說,價高導致了鈦材市場空間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鈦產業的發展,如果“兩地形成合力,降低成本改善工藝并爭取更多支持政策,鈦的市場前景廣闊”。
前景可見,寶雞企業南下布局
“來到攀枝花,第一贊陽光,第二問政策”,博覽會期間,萬新夫陪同寶雞五十余人的考察團從紅格礦山到選礦廠再到海綿鈦、鈦錠加工企業,全方位走訪了攀枝花鈦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考察中,寶雞的企業逐漸“心動”攀枝花。“參觀的時候很多企業問我土地價格、稅收政策等問題。”萬新夫說,攀枝花全域納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后,鈦資源上升到國家戰略,寶雞的企業對政策紅利很感興趣。
“釩鈦高新區將享受更多優惠政策和先行先試的機遇。”攀枝花市市委秘書長許健民說。記者通過此次簽約儀式了解到,僅在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等環節,四川省每年扶持資金將不少于2億元。攀枝花市設立了1.5億元的釩鈦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將全力扶持成長型企業。
協議剛剛簽訂,寶雞企業兩家鈦禮品加工企業就向攀枝花拋出了橄欖枝。奧宇工貿和方宇工貿已初步打算把鈦制禮品的精加工生產線放到攀枝花。
“這是從無到有的飛躍。”攀枝花釩鈦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瑞莉說,攀枝花的海綿鈦運到寶雞加工成鈦餐具,再轉賣回來,中間商層層加價,價格比出廠價翻了一倍多,“生產線放到攀枝花后,省去中間環節,在西南市場會形成較大的價格優勢。”
萬新夫在攀枝花為企業收集材料,“對方正在研究測算,等細化方案出來就可以著手實施了”。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