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還原法制取的等外海綿鈦和海綿鈦產品篩下物(這些篩下物即粗鈦粒粉末)用普通球磨機直接研磨粉碎,獲得等外鈦粉。這便是最簡單的直接粉碎法。但這種方法必須針對有脆性的等外鈦粒才有效,對韌性好的等級海綿鈦無效,而且效率低,只能
獲得較粗的鈦粉,雜質氧和鐵含量都高。
還有一種方法是將金屬鈦,如海綿鈦、鈦錠、殘鈦切屑,經過表面凈化和干燥后,在惰性液體中(如液氮)冷卻至—129℃,利用其低溫脆性在磨碎機中磨碎,最后經過磁選、篩分等過程便可獲得粉末鈦。用這種方法制取的粉末鈦,由于在磨碎過程中容易被空氣、粉碎設備所污染,因此產品純度不高,特別是氧和鐵含量較高。如鈦金屬屑經冷卻至—130℃在渦旋研磨機中研磨,便能提高鈦粉的質量。
采用禍旋研磨機比球磨機效率高很多,一方面低溫海綿鈦有脆性,另一方面渦旋研磨機對韌性好的金屬也可粉碎,效率高。但只適宜用粗鈦粉和小塊鈦屑研磨,它可以獲得較細的鈦粉。
機械合金化(MA)。機械研磨技術進一步發展,到目前最先進的工藝是使用攪拌球磨機或其他高能球磨機。這種球磨機可外加能量,通過轉子攪動,強迫加入磨機中的物料和研磨球快速又強烈相互旋轉發生研磨的同時,又使物料逐漸混合而且合金化。由此,發展成一種新工藝,它就是機械合金化。
機械合金化是使用高能球磨機通過強力研磨的工藝,可以制取鈦基合金粉末。它是將效基化合物或混合粉末和研磨介質(通常為淬火鋼球)裝入球磨機中,充氬保護(通常還需加入少量工藝控制劑,防止研磨時冷焊),開機研磨。此時粉末顆粒經過反復焊接—斷裂一焊接連續不斷的過程,不斷磨細并逐漸混合,可以制取出粒度很細的合金化粉料。
這種工藝最大的優點是將需要研磨的物料可按任意比例搭配,可以是單一合金料,也可以是各種混合物料。另一個長處是獲得的粉料粒度特別細。因此,用該工藝可以制取微細物料。許多學者正在用它研發鈦基復合材料,包括研制納米結構的金屬間化合物和復合材料,如Ti—6A1—4V/SiC、鈦鋁化合物/鈦硅化合物;還包括研制非晶、微晶、準晶和納米粉末。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