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子科技領域巨頭蘋果公司申請了一個激光測繪系統專利,使得蘋果在該技術之上可開發供iPhone使用的3D掃描應用。3D打印技術的發展,金屬需求有望隨之迸發。
業內稱泛亞現行模式具備商業收儲的功能,相信隨著3D打印等技術的發展和稀有金屬商業收儲模式趨于成熟,中國乃至全球的稀有金屬資源將得到更為科學的分配與利用。

從全球首款3D打印金屬手槍問世,英國工程師首次打印出無人飛機,到斯特拉首款3D打印汽車問世,再到首款3D打印的筆記本電腦開始預售,3D打印革命正在改造我們的傳統行業。這種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正使得鈦、鎢等在已經用于3D打印的金屬實現了零浪費。眾所周知,稀有金屬是稀缺資源,對于國防安全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金屬需求有望隨之迸發,技術的發展將幫助我們更加科學地運用非常有限的資源。目前,以銦為代表的稀有金屬已經陸續登陸到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平臺,并逐漸成為投資者親睞的投資標的,民間投資者相繼購買銦等稀有金屬,平臺銦庫存增長至中國一年銦產量的9倍之多。對此,業內稱泛亞現行模式具備商業收儲的功能,相信隨著3D打印等技術的發展和稀有金屬商業收儲模式趨于成熟,中國乃至全球的稀有金屬資源將得到更為科學的分配與利用。
近年來,隨著3D打印概念及應用的逐步普及,3D打印材料也面臨著大幅度的市場需求。一份調研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球3D打印市場為8億美元,預計2025年,全球3D打印市場將達到80億美元。從金屬制造和加工業來說,3D打印基本原理是將零件數字化模型進行空間網格化,通過像素化分解成為一個個空間點陣,然后利用金屬微量熔融或燒結的沉積技術,將零件一層層堆積而成。耗材方面,主要使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3D打印技術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不斷創造出一些新奇讓人大開眼界的事物,在各個環節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通過與數控加工、鑄造、金屬冷噴涂、硅膠模等制造手段結合,該技術已成為現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有效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車摩托車、家電、生物醫學等領域也得到了一定應用,而這些領域也是金屬產品使用最多的領域。

日前電子科技領域巨頭蘋果公司申請了一個激光測繪系統專利,使得蘋果在該技術之上可開發供iPhone使用的3D掃描應用。借助該應用iPhone將推出一款3D掃描設備,可掃描復制物體,這與Structure sensor 3D掃描儀有異曲同工之妙。激光測繪技術的工作原理是機器發出一束激光,在周邊環境遇到障礙物后反射,然后傳感器對其進行接收,從而獲得目標對象的長、寬、高等具體參數。該工作原理類似于雷達的工作原理,只不過激光測繪的載體為激光。蘋果公司坦言將會在激光測繪基礎之上開發用于iPhone手機上的3D掃描應用,無論蘋果公司目的是為了提高用戶體驗還是提供3D掃描以及3D打印,這一舉措定會使更多iPhone用戶進入3D打印市場。蘋果公司已經申請了該項技術應用于iPhone手機的專利,業內拭目以待這一專利上市的時間。(作者:陶金)
備注:斯特拉迪,為世界首款3D打印汽車的名字。由“本地汽車”公司打造,整輛汽車的零件成本約為3500美金,制作周期為44個小時,并且最高時速可以達到80公里每小時。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