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全國首屆沸騰氯化法鈦白生產技術研討會暨漯河興茂鈦業氯化法鈦白工程技術評審會”在漯河市舉行,本次活動由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漯河市政府共同主辦,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畢勝,全國鈦白粉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全國鈦白行業專家組組長、專家委員會主任邱建亭,全國鈦白行業專家組榮譽專家劉長河等來自全國鈦白行業的知名專家、企業家,就代表世界主流生產技術的沸騰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進行研討,并最終通過了對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沸騰氯化法鈦白工程的技術評審。
如今,以打造國內一流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基地為目標,漯河這座因“中國食品名城”而揚名中外的城市,也正因漯河興茂鈦業的崛起而揚名四海。
技術壟斷國內生產技術一直難以突破
鈦白粉聽起來很陌生,其實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作為僅次于合成氨和磷酸的世界第三大無機化工產品,鈦白粉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化纖、油墨等領域。亞洲是全球鈦白粉的主要需求地區,鈦白粉工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2013年,我國鈦白粉實際產量首次突破200萬噸,達到215.5萬噸,同比增長14%,約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已連續數年超過美國,是世界第一大鈦白粉生產國和消費國,業內專家預計,我國需求將保持10%~15%的增幅,隨著國內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這一趨勢將更加強勁。
從生產工藝看,全球鈦白粉生產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工藝技術。其中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因具有工藝流程短,產能大,產品品質高,污染排放量小等眾多的顯著優勢而發展迅猛,在國際上已經是十分成熟的先進工藝,國外自90年代以來,新建的鈦白粉生產線均采用了此工藝為主流生產線。目前,全球有約60%的鈦白產量是采用氯化法工藝生產。
長期以來,國外化工巨頭對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技術高度封鎖和壟斷,國內現有硫酸法鈦白設計產能已達到年產280萬噸以上,其中約年產200萬噸產能為近10年所建,基本為硫酸法生產線,且分布于47家生產商之中,以中小企業偏多,產業集中度明顯過低,并且均為中低端產品為主,同質化惡性競爭激烈,高端產品需求依然依賴于進口,每年進口量約在20萬噸以上。
“國內現已正常生產的氯化法鈦白僅有漯河興茂鈦業和遼寧錦州鈦業,合計產能僅占國內總產能的3.2%。”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畢勝坦言,這與國外氯化法鈦白產能占總產能70%的比例存在巨大差距。
工業轉型我省發展高端鈦白粉等精細化工
在全國鈦白粉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全國鈦白行業專家組組長、專家委員會主任邱建亭看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環境保護法規意識的日益加強,高端通用鈦白和不同產品的專用鈦白市場需求將會不斷增加,這為國內發展氯化法鈦白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2012年1月1日,國家環保部頒布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實施,要求對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進行強制性治理,這從法律上保證了脫硝催化劑的市場需求量。根據專業機構的研究測算,每立方米催化劑干基質量0.5噸,其中脫硝鈦白占催化劑干基重量的80%左右,即0.4噸。“十二五”計劃期間,我國每年對脫硝鈦白粉的需求量約8萬噸。
此外,國家發改委已提出明確要求,鋼鐵廠、玻璃廠、水泥廠等工業爐窯必須進行脫硝處理。預計“十三五”期間,市場對脫硝鈦白粉的需求量將增加到每年12萬噸以上,加快發展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法)專用鈦白粉將是國內鈦白行業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脫硝催化鈦白和光催化觸媒等納米級鈦白,在環保產業的推動下將不斷拓寬鈦白產品應用的新途徑新領域。
《河南省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以發展高端化工產品與構建循環產業鏈為重點,重點建設無水氟化鋁、鈦白粉、納米級無機粉體材料等裝置,依托漯河興茂鈦業等企業,保持我省顏料等專用化學品的國內先進地位。
技術突破興茂鈦業樹起行業一面大旗
“興茂鈦業作為漯河市工業企業的優秀代表,數十年如一日,積極探索技術創新、優化升級,完整掌握了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提高了工藝水平,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夯實了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在當天的研討會上,漯河市副市長蔣志安這樣評價說。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鈦白生產的民營化工企業,漯河興茂鈦業氯化法鈦白粉生產項目是河南省、漯河市和召陵區的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規模20萬噸/年,首期建設規模年產6萬噸/年。2012年3月,首期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2013年8月第一條生產線建設竣工,并完成了年產6萬噸生產規模所需全部公輔配套設施,具備了開車試生產條件。
2013年9月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至2014年9月項目試生產實現了全流程連續不間斷滿負荷運行99小時。產品品質經國家涂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全面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同類產品質量標準,圓滿地完成了試生產任務。當前生產系統運行穩定,連續運行時間已超過15天,且質量穩定,項目進入正常生產階段。
“從項目全面建設到基本建成用了約17個月時間,從試生產開始到進入正常生產用了近一年時間,無論是工程建設還是試生產完成時間,這在國內都是高速度和領先水平。”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茂恩不無自豪地說,項目建成和長周期連續穩定運行表明,公司已經完整的掌握了氯化鈦白粉工程建設和生產工藝技術,具備了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基礎。
李茂恩表示,下一步,公司秉承“創造財富、回報社會、擔當責任、成就員工”的企業理念,將以循環經濟為指導思想,以擴大氯化法鈦白產能為核心,以工程項目建設為起點,以產業一體化發展為主線,加強綜合利用,完善產業鏈接,構造鈦化工產業體系鏈條,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面向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全力打造國際上有影響力、國內一流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基地,為促進國內鈦白產業的升級換代做出不懈努力。
鈦化工產業循環鏈條示意圖
漯河興茂鈦業鈦白產業發展規劃
一、建設20萬噸/年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單條生產線設計產能10萬噸/年(10萬噸/年×2),與國際主流生產線在技術水平和產能規模上完全接軌,全力突破大型沸騰氯化爐、氧化反應器等核心設備設施。擬先建一條投產后再建一條,計劃五年內全部建成投產。建成后公司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總產能將達到26萬噸/年,徹底改變國內氯化鈦白發展長期滯后的狀況。對國內鈦白行業技術升級發揮引領作用,做出積極努力。
二、建設50萬噸/年高鈦渣和升級鈦渣生產項目。充分利用當地富余的電力資源和國內豐富的鈦礦資源,采取經濟合作共同研發的方式,使用大型高效密閉電爐,生產酸溶渣和氯化渣。同時根據國內鈦礦鈣鎂含量高的特征,利用鈦白生產的廢酸濃縮后,作為酸浸工藝所需原料,加工生產升級鈦渣(UGS),徹底解決大型沸騰氯化所需高品質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問題,確保氯化法鈦白生產原料供應安全,促進國內氯化法產業的大發展。
三、建設10萬噸/年脫硝催化鈦白生產項目,發揮公司與大學及科研院所產、學、研協作單位的集合優勢,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和環保技術,加快項目推進,取代同類進口產品,滿足國內環保產業的發展需求。
四、建設廢棄脫硝催化劑回收綜合利用項目,形成12萬噸/年回收綜合利用加工能力。根據公司近年跟蹤積累的技術儲備,進一步優化工藝設備裝置。重點回收鈦資源,并作為鈦礦原料,用于鈦白粉生產,同時回收釩、鎢、鉬等稀缺資源開展綜合利用,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
氯化法鈦白粉工程技術評審意見
2014年12月22日,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處,組織全國鈦白粉行業專家組部分成員,對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茂鈦業”)氯化法鈦白粉工程(3萬噸/年×2)進行了技術評審。
與會專家聽取了該公司所作的“工程技術總結”、“試生產運行工作總結”、“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產品質量應用情況說明”等報告,參觀考察了生產現場,并與該公司的領導和技術人員進行了交流、質詢和討論,形成以下評審意見:
一、該項目提供的技術資料齊全,內容詳實,符合評審要求。
二、該項目系采用氯化法工藝制備鈦白粉,具有流程短、裝置能力大、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好和廢副排放少、清潔生產等優點,完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三、該項目工藝合理,技術先進,生產運行穩定。項目工程具有以下特點:
1.工程采用了先進的沸騰氯化工藝和氯化、氧化對接生產鈦白粉工藝,聯動運行持續時間長,產量大,效果好;
2.工程采用氯化法工藝中多項高新技術、裝備,如:沸騰法氯化爐、三氯化鋁發生器、氧化爐噴鹽防結疤裝置、多元化表面包膜處理裝置及工藝、DCS自動控制系統等;
3.工程運行中排放的廢副物料得到有效治理和綜合利用,實現了“三同時”;
4.該項目的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四、依據其設計、運行效果和產品質量的綜合評價,該公司已完整地掌握了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技術體系,擁有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該項目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五、建議
1.該項目工藝先進,技術水平高,是我國鈦白粉行業技術創新的成果,代表著鈦白粉行業技術升級、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方向,具有開拓性和領先性意義。建議向國家管理部門申請科技創新獎勵和資金支持,部分工藝、裝備技術盡快申請專利,以便向行業推廣和促進行業發展;
2.鑒于氯化法工藝的特殊性,建議進一步做好工程的安全、環保措施的預案,確保工程運行安全;
3.建議進一步完善各項工藝條件和參數,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加快后續工程進度,擴大生產規模,開發高端系列產品,爭取使該工程成為我國氯化法鈦白粉的樣板工程。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