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以來,云南省科技工作圍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組織實施了一大批重點科技產業項目。其中圍繞利用省鈦鐵礦資源研發高鈦渣、高品質海綿鈦、氯化法鈦白粉和醫用鈦材等高新技術產品組織實施的重大科技項目,通過技術攻關,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加速云南省高端鈦產業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一、研發鈦礦資源采選先進技術,有效提高鈦資源利用率
在省科技廳重點支持下,云南銅業(集團)鈦業有限公司與昆明理工大學、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單位合作,通過實施“提高鈦鐵礦采選綜合回收率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技術研究及產業化”課題,研究云南鈦鐵礦賦存狀態及特點,研究合適的采礦方法,使采礦損失率和貧化率降到3%以下。綜合研究應用脫泥、磁選、搖床精選等工藝,在祿勸小克梯礦區新建原礦處理能力65萬立方米/年的選礦生產線,鈦精礦產能達到5.2萬噸/年,在省內外鈦礦選礦平均回收率55%的基礎上提高5%~10%。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提高鈦資源利用率,滿足鈦產業發展對原料的需求。
二、開發鈦冶煉先進技術,高起點建設鈦冶煉示范工程
省科技廳支持云南新立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實施的“大型全密閉直流電弧爐鈦渣冶煉技術集成創新”項目,在國內首次采用直流電弧爐冶煉鈦渣,在對從德國引進技術基礎上,針對云南低品位鈦精礦,突破高品質富鈦料生產工藝技術難題,保證冶煉過程的持續穩定,在國內首次對鈦渣冶煉過程中產生的CO尾氣進行有效回收利用,實現8萬噸/年全密閉直流電弧爐高品質鈦渣生產能力,單爐設備產能居國內第一,冶煉技術水平國內領先。通過實施“高品質海綿鈦生產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課題,最終實現1萬噸/年高品質海綿鈦生產能力,產能居國內同類企業前列,海綿鈦品質及生產能耗等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通過實施“氯化法鈦白粉生產關鍵技術研發”課題,在前期研究基礎上,采用多項國內首創的技術及設備,研究直徑達5000mm的大型上排渣無篩板沸騰氯化爐生產工藝,實現穩定沸騰硫化反應、四氯化鈦氧化、包膜影響因素控制及優化等工藝技術,建成6萬噸/年高品質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產能居國內第一,鈦白粉產品質量與國際知名品牌美國杜邦公司R902品質相當,生產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三、開發生產高端鈦深加工產品,延長鈦產業鏈
省科技廳支持云南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實施“EB爐熔鑄鈦及鈦合金板坯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產業化”課題,在引進世界先進國家技術基礎上,通過再創新,研發配套生產設備,全面掌握EB爐熔鑄生產優質鈦及鈦合金鑄錠的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年產4000噸優質鈦及鈦合金鑄錠的能力,填補云南省鈦產業鏈生產空白。通過實施“鈦及鈦合金棒線材軋制加工試驗研究及示范生產”課題,創造“鋼鈦結合”模式,生產TA1、TA2、TC4等鈦及鈦合金棒線材產品,年產能達到3000噸以上,生產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通過實施“焊管用鈦帶卷產品開發及產業化”課題,建成1000噸/年焊管用鈦帶生產線,產能居國內第一,產品質量滿足鈦焊管生產企業對焊管用鈦帶的質量要求,生產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填補國內焊管用鈦帶卷生產空白。昆明冶金研究院通過實施“醫用鈦合金材料制備關鍵技術研發”課題,將開發鈦及鈦合金棒材、骨板、骨釘等系列醫用鈦材產品,鈦及鈦合金主要品種(Ti-13Nb-13Zr)成份、性能達到ASTM標準,形成200噸/年醫用鈦及鈦合金材料制備能力。
在此基礎上,省科技廳組織策劃“鈦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總投資38406萬元,省科技經費支持1600萬元,圍繞鈦礦高效采選、高鈦渣、優質海綿鈦、高檔鈦白粉、鈦及鈦合金材料加工制備等產業鏈核心關鍵技術問題,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基礎上,開展工藝和裝備創新,突破鈦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形成系統、領先的國產優質鈦材產品制備技術和生產能力,預計申請專利48項以上,制訂企業或行業標準6項以上,達產后年新增銷售收入29億元,新增稅金2億元,利潤3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將有力地推動云南省鈦產業的跨越發展。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