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針對IPO在審企業“財務打假”行動中出現戲劇性的一幕。“過而不發”長達四年之久的貴州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昨日突然公告稱“主動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請材料”,成為A股IPO過程中“主動”撤回第一例。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遵義鈦業退出IPO競逐的主要原因是,四年來業績下滑以及財務數據上的巨大變更。遵義鈦業的這一選擇,將保薦券商瑞信方正的投行情況進一步展示在市場面前。
“財務打假”第二天主動退出
昨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上的一份公告引來了市場的注意。這份公告的發布方為貴州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內容稱,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主動要求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請材料,并且近日公司已經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相關終止審查文件的核準批復。
巧合的是,1月9日中國證監會宣布首次開展IPO再審企業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1月10日,遵義鈦業便“主動”退出IPO之路。雖然遵義鈦業在公告中特別突出“主動”、“為了公司長遠發展”等原因,不過市場人士認為遵義鈦業的選擇可能是無奈之舉。
“一方面可能考慮到證監會針對IPO再審企業的財務打假可能會傷到公司,另一方面經歷了長期的過而不發,公司在財務數據上確實存在很大的變動。”熟悉IPO的市場人士說。
證監會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4月24日遵義鈦業正式在證監會網站上發布招股書。2008年4月29日,遵義鈦業首發審核順利通過。不過,此后遵義鈦業在IPO之路上再也沒有前進半步。
高成本迫使14次上調產品價
導致遵義鈦業IPO遲遲無法繼續進行的原因主要是經營情況。
《金證券》記者在遵義鈦業官網上看到,自2008年公司在證監會過會以來,公司產品海綿鈦經歷了14次的價格上調。上調的原因都是,“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和供電壓力上調,導致公司海綿鈦成本大幅升高。”公司在官網資訊中也直言,成本的提升導致了“一系列的營運困難”。
雖然公開消息中無法看到遵義鈦業的最新業績情況,但鈦材行業的人士認為,根據這兩年行業總體情況,2011年、2012年間遵義鈦業的業績可能已經無法滿足上市的條件。根據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申請上市的公司需滿足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的上市條件。
參考鈦材龍頭企業寶鈦股份的業績,其在2008-2010年間,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在這種對比下,遵義鈦業的業績難以樂觀。“遵義鈦業的意思是,如果還堅持上市,那么財務肯定不合格,與其這樣,不如主動退出,退出就意味著不用公開財務,管理層可以喘口氣。”那位鈦材行業人士說。
瑞信方正被指最弱保薦商
遵義鈦業“自救”似乎給自己挽回了些許顏面。不過,遵義鈦業保薦券商則沒有那么幸運。由于遵義鈦業IPO被核準“終止審核”,其保薦券商瑞信方正的投行業務再次遭到質疑。
遵義鈦業招股書顯示,保薦人為周旭東、雷杰。其中雷杰是瑞信方正的董事長。《金證券》記者了解到,這并不是雷杰第一次在公司保薦業務中掛帥,不過即便如此,瑞信方正的投行業務幾乎沒有亮點。
證監會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度,瑞信方正完成了世紀瑞爾和順網科技兩個創業板IPO上市項目;2011年,瑞信方正自己的投行業務為“零”,其僅作為方正證券上市的副主承銷商和財務顧問,從母公司上市中分了一杯羹;2012年全年,瑞信方正保薦項目僅有兩單,其中渤海輪渡順利完成,海陽新能源則和遵義鈦業一樣,于2012年9月份被終止審核。
“瑞信方正的投行業務在券商中幾乎是倒數,遵義鈦業長期過而不發,也從側面反映了瑞信方正在保薦項目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上述熟悉IPO市場的人士說。
瑞信方正財報顯示,2012年前11月實現營業收入1.35億元,凈利潤虧損1738.77萬元。2011年年報顯示,瑞信方正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1.78億元,凈利潤為454.15萬元,而2010的凈利潤則為5251.03萬元。瑞信方正的業績正在急速下滑。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