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最先進的3D打印技術所制造出的髖關節臼骨,已可以被植入人體代替自身受損的臼骨。昨日,記者在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掛牌成立15周年的紀念活動中獲悉,由該院骨科主任勘武生主持的“3D打印鈦合金骨小梁金屬臼杯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短期療效”研究已成功結題,相關論文在《中國骨科之窗》雜志進行了報道。這標志著,該院3D打印技術研究居全國首列。
55歲的白先生,在右側髖骨疼了近十年后,實在無法走路了才來到武漢市普愛醫院就醫。一檢查發現,他不僅患有骨關節炎,股骨頭也已壞死,臼骨也被損壞。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換上人工股骨頭和臼骨。該處的臼骨是連接髖關節和股骨頭的重要部位,且磨損非常大,對人工臼骨的尺寸要求非常嚴格,稍有不對不僅影響其行走功能,也會縮短人工臼骨的壽命。以往這種骨骼會在手術前做好,植入時如果尺寸不合還需要現場打磨,費時費力。這次,醫生通過CT等檢查手段,得到了白先生的骨骼數據,將數據傳遞到北京一家專門進行3D打印人體骨骼的公司,進行三維建模并打印成型,依此得到了一個鈦合金材質的人造臼骨。
據勘武生主任介紹,這種鈦合金材質與人體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被植入人體后,由于尺寸為量身定做,因此跟髖骨及置換后的股骨得到了高度吻合。即便不用鋼釘固定,也非常穩固。加之人工臼骨的表面還有一些空隙,后期生長過程中,會跟人體骨骼結合在一起。
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至2013年近兩年間,該技術已幫助十位患者重獲行走自如。這十位患者的年齡為51-67歲,成為國內首批受益于3D打印臼骨的患者。術后,醫院對患者一直進行跟蹤隨訪,目前使用功能仍很好。
據悉,該項技術將可用于股骨頸骨折,髖關節原發或繼發性骨性關節炎患者。要求患者對金屬植入不過敏,且無酒精或者藥物濫用。
據悉,由于生物相容性以及硬度等問題,人造骨骼受材質限制頗多,由此也影響了人造骨骼3D打印技術的發展。從種植牙3D打印開始,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種類的骨骼可通過3D打印生產出來,并直接植入人體。下一步,該院將開展膝關節3D打印研究。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