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這片神奇的熱土,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書寫了數不清的“第一”。這是因為陜西人有著敢為人先的凌云壯志和敢于追逐圓夢的豪邁氣概。
從2013年9月,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提上議事日程,到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西咸新區要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和大西北重要的能源金融中心,西咸新區正式成立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管理辦公室。至今一年多時間,這個大膽的設想正在成為現實——一個規劃面積約27平方公里的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已初現雛形。
天時——搶占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戰略高地
就在西咸建設者們將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從規劃轉入實施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偉大構想,為西咸新區建設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這一戰略舉措帶來重大歷史機遇。
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西咸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時,要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和大西北重要的能源金融中心,這是國家賦予西咸新區的重大戰略目標。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是陜西發揮能源優勢、借助科技實力、創新金融產品,搭建能源、科技和金融“金三角”的重要平臺,將助推陜西經濟發展。
設立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源自陜西的實力。
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的陜西,在中國能源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12年陜西油氣產量超過6000萬噸,穩居全國第一;2013年陜西煤炭產量4.93億噸,位居全國第三。
設立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更是源自陜西的魄力。
省委書記趙正永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指出:“把能源市場整合起來,把能源金融貿易中心建立起來,符合陜西外向型經濟的訴求,也契合中國向西開放的戰略。”
省長婁勤儉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強調:“建設好西咸新區對于大西安建設、全省發展和關天規劃實施都具有重要意義,要依托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打造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樞紐。”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江澤林在陜港金融投資服務業合作交流懇談會上表示:“要以建成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中心為目標,著力構建機構密集、創新活躍、科技先進、服務高效的金融體系,以此推進陜西經濟金融發展。”
地利——搭建西部能源金融貿易國際大舞臺
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位于西咸新區核心位置。在功能上,主要包括金融核心區、總部發展區、綜合更新區、生態休閑區等功能板塊,以滿足能源金融、總部經濟、創意產業以及生態休閑等產業需求,集中發展能源金融業、現代商貿業及現代服務業。
長期以來,陜西能源產業走在全國前列,掌握著一定的能源生產主導權,卻遠離能源定價的主導權,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陜西沒有能源金融平臺。如何讓資源和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經濟提質增效,推動經濟換擋提速?
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軍指出:“資源資本化就是利用市場化手段將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的過程。”“資源型產業與金融的結合方式有兩種:一是資源與傳統銀行相結合,二是資源與資本市場相結合。圍繞著能源資源資本化,我們在西咸新區提出設立絲路經濟帶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這是一個掛鉤陜西能源開發和西咸新區開發建設,使陜西能源開發資本化發揮效益的重要平臺。”
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負責人徐軍前介紹說:“我國目前煤炭交易因產地不同、品質相差很大,煤炭種類繁多,煤炭交易完全地方化、割據化。我們希望整合資源,以煤炭交易為突破口,搭建信息平臺,建立交易中心和結算中心,實現能源貿易的人民幣結算,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而在這里建立人民幣離岸回流機制,通過國內農產品、生活用品、工業品和裝備制造業產品的貿易,實現貨物的雙向流動,這樣既利于提高區域經濟的外向度,又促進了國際收支平衡。”
正如西安交通大學馮濤教授所說:“建設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有助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拓寬雙方合作,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推動陜西外向型經濟發展。”
人和——匯聚國內外能源金融大腕企業和龍頭項目
西咸新區的建設者們深知,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的建設是西咸新區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的“重頭戲”,必須提早謀篇布局。今年5月23日,在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金融企業專題座談會上,西咸新區專門為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量身定制了三大類26條優惠政策,吸引項目、資金、人才、金融和能源機構。這是國內首個針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出臺的投資優惠政策,也是國內首個針對能源和金融出臺的優惠政策。
在第四屆陜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重要活動之一的陜港金融投資服務業合作交流懇談會上,徐軍前總結了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的四大明顯優勢:一是國家和省級政策優勢,二是區域和交通優勢,三是產業支撐優勢,四是資源要素優勢。依托這些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勢必迎來發展的新機遇、新起點、新階段。
正是這些利好,吸引了眾多“鳳凰”棲于“梧桐”。交通銀行陜西省分行、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開元城市發展投資管理中心、省人才交流中心(中國西安人才市場)、永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利星空汽車生活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家單位與絲路經濟帶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集中簽約。目前,這些項目已落地扎根,工程進展平穩,一批重大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合作洽談。
正是因為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為吸引大企業、大項目做出了不懈努力,所以才有今天眾多大腕企業的簽約、龍頭項目的落戶。
西安交通大學發展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馮宗憲教授表示,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出臺的首個園區投資優惠政策,其最大特點是為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為我國西部及陜西發展和絲路經濟帶區域的共同繁榮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合作平臺。
栽下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2014年重點招商項目全解
2000余年前,張騫從長安一路向西,伴著大漠駝鈴,把大漢文明沿絲綢之路向西域傳遞。
如今,在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大背景下,一場新的征途又從這里啟程——陜西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已揚帆起航。種種利好,讓陜西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各行各業的大腕在此云集。
西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做好伯樂,為企業牽出千里馬
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離不開成長的沃土。西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將在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橫空出世。
西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立足陜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這里將成為絲路起點上的國際化人才交流平臺、西部地區最大的人才集散地、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集聚區。西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將集中省級人社系統,服務省內萬余家企業,成為我省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窗口和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集聚區,年服務群眾150萬人,人力資源服務營業年收入30億元。項目建成后,將引入數十家世界500強人力資源服務和管理機構,預計入駐的國內省內較大規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30家。
永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讓資產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資金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如何通過先進的資產管理手段有效盤活社會閑置資產,將沉睡的保險基金變為能夠推動企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的鮮活血液,是現代金融從業者面對的重大課題。作為致力樹立我國西部金融行業發展標桿的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將著力吸引國內外資產管理類企業入駐園區。
永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由永安保險有限公司發起成立的全資子公司,是專門管理保險資金的金融機構。主要業務是接受永安保險有限公司委托管理保險基金,使保險基金保值增值。
中鐵油料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為園區助力加油的總部性企業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是運輸行業的命門。
中鐵油料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落戶園區,看中的正是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精準的定位和未來發展空間。
中鐵油料有限公司是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專營油料的總部性企業,該公司由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為國有獨資企業。中鐵油料西北分公司主要經營西北五省鐵路行業的全部油料、油品業務,建成后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預計將實現納稅1.25億元人民幣。
陜西有色金屬交易中心 ——打造大通道大數據平臺
陜西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是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陜西省金融辦批復成立的中國唯一一家省級金融控股的有色金屬交易平臺,主要從事有色金屬產權、股權交易等,是鉬、鈦、釩等有色金屬實物交易場所。通過打造有色金屬大通道大數據平臺,建設標準倉儲物流平臺,確立權威價格指數。陜西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依托于陜西得天獨厚的有色資源優勢,將努力建成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成立后第一年預計將實現交易總額5000億元。
中外錢幣交易中心 ——建設國際化高端錢幣交易平臺
中色國貿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投資基金管理,實施股權收購、兼并、產業投資、資金重組、資源整合業務的投資管理公司。該公司在西咸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成立“中外錢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簡稱中錢所),是構建以錢幣收藏品交易為核心業務的國際化高端錢幣交易平臺。
中錢所成立后,將吸納超過2000個交易會員,預計2016年實現年交易額800億元,增加地方就業工作崗位1000余個,每年為地方稅收貢獻近1億元,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開利星空汽車產業園 ——以汽車名義打造新型商業航母
開利星空汽車產業園是國內首家平行貿易進口車交易平臺,將打造中高端汽車交易產業鏈,讓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不同一般的進口汽車饕餮盛宴。
該項目主要建設包括全品牌汽車倉儲、物流、配件、改裝、金融、會展等多位一體的汽車銷售服務平臺,搭建平行貿易進口汽車全產業鏈的汽車文化公園總部經濟、汽車銷售、商務旅游、會員服務、網絡信息推廣中心。
開利星空汽車生活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由天津濱海國際汽車城有限公司和重慶潤泰投資集團公司共同組建。開利星空汽車產業園項目以進出口汽車貿易為核心業務支撐,全方位面向西北地區銷售,將集聚實力經銷商開展進口車貿易仿真口岸業務,配套物流、報檢報關、結算、信息交流、展示銷售、批發、金融、互聯網服務等綜合性業務,并建設配套商業、休閑、房車旅游、汽車文化設施在內的新型商業綜合業態聚集區。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