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種植體周軟組織封閉的重要決定因素為種植體頸部的表面形貌。本實驗旨在比較通過機械加工法(M)、直流電解蝕刻法(DC)、交流電解蝕刻法(AC)三種不同的方法處理鈦合金試件得到的三種不同的表面形貌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的附著的影響,尋找出一種有利于成纖維細胞生長以及軟組織附著的理想表面,為今后種植體頸部設計提供指導。方法:通過機械加工法(M)、直流電解蝕刻法(DC)、交流電解蝕刻法(AC)成形三種不同鈦合金表面形貌,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其表面微觀形態,將其與成纖維細胞共同培養,吖啶橙染色法檢測生物相容性;MTT法檢測表面細胞的增殖情況;掃描電鏡觀察表面細胞的形狀及排列。結果:通過機械加工(M)、直流電解蝕刻(DC)、交流電解蝕刻(AC)三種處理方法分別得到了較光滑的表面、微米-亞微米孔表面、微米-亞微米-納米結構表面。通過吖啶橙染色法顯示成纖維細胞在三種表面形貌的鈦片上均具有良好的細胞活性,核仁清晰,胞漿飽滿,提示三種表面形貌的鈦片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MTT結果顯示,三種表面形貌的鈦片吸光度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均呈遞增趨勢。光滑表面組與微米-亞微米表面組和微米-亞微米-納米組表面吸光度值有統計學差異。在第3-5天,微米-亞微米-納米組表面吸光度值高于微米-亞微米表面,提示成纖維細胞在微米-亞微米-納米表面的增殖情況最優。將成纖維細胞與三組鈦片共同培養的第3天,掃描電鏡觀察可見,各組鈦件表面胞外基質較少,可見明顯未被基質覆蓋的溝、凹孔形態。M組鈦片低倍鏡下可見細胞扁平,呈圓形,近似平行排列,細胞長軸與溝紋方向一致,伸展較差,高倍鏡下可見細胞伸出許多微絨毛,偽足較少且短;DC組低倍鏡下可見細胞附著于微米孔內,伸展較好;高倍鏡下可見細胞豐滿,細胞表面微絨毛及突起較少,伸出的偽足較粗較長,錨固于微米孔壁上;AC組低倍鏡下可見細胞附著于微米孔內,形態更加伸展,高倍鏡下可見細胞豐滿,細胞表面有許多突起及微絨毛,伸出的偽足更寬更長,可成帶狀,相鄰細胞的偽足可發生融合。將鈦片與成纖維細胞共同培養的第7天,掃描電鏡觀察可見,各組鈦件表面胞外基質較第3天明顯增多。M組低倍鏡下可見材料表面溝紋被細胞外基質大面積覆蓋,細胞呈圓形,伸展較差;高倍鏡下,細胞伸出的微絨毛緊密的貼在材料表面,細胞伸出的偽足較第3天增長增多,相鄰細胞的偽足可相融合。DC組低倍鏡下可見微米孔被大量細胞外基質覆蓋;高倍鏡下可見細胞完全展開,呈扁平片狀,少量細胞呈球形,可能為基質或細胞表面上新分裂的細胞,細胞伸出許多偽足和微絨毛,緊緊附著于微米孔的孔壁上。AC組低倍鏡下可見細胞分泌的基質大面積覆蓋在材料表面,高倍鏡下可見細胞形態更加扁平不規則,細胞胞體位于微米孔內,向鄰近微米孔壁伸出大量偽足及絨毛,偽足可相互交織成網狀;細胞牢固的固定于微米孔中,可見長梭形及球形新生細胞,有的細胞伸出細長的偽足,呈懸空狀,可伸入到相隔較遠的納米孔內部。結論:通過交流電解蝕刻法形成的兼具微米-亞微米-納米三級孔結構的鈦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夠促進成纖維細胞的附著,增殖及細胞基質的分泌。通過該方法處理出的種植體頸部表面是一種較優秀的表面,可為以后的相應體內實驗及種植體表面處理提供指導。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