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材率是中厚板生產中一項綜合性的技術經濟指標,提高成材率不僅可以減少金屬的損耗,還對企業的經濟效益也至關重要。中厚板成材率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品種結構、負偏差軋制水平、板型控制水平、切損量、軋廢以及燒損等。提高成材率的措施是:
1、強化坯料設計
根據現場生產實際,優化計算方法確定坯料設計,做到少浪費。選用合理的板坯設計規格,以單重最大、產量最高、成材率最佳為首選。
2、均衡出鋼
控制出鋼的可操作性,規定小時出鋼量,出鋼節奏一致,以改善加熱爐能力,使鋼板溫度均勻,燒損降低。
3、定寬軋制
軋制過程中嚴格對毛寬的范圍控制,避免切邊量大,影響成材率。
4、降低燒損
及時測量、清理和檢查坯料,以防因原料不夠或有結疤造成鋼板短尺,嚴格控制爐內氣氛,防止有過熱和過燒、粘爐等情況發生,保障鋼溫的均勻性,及時調整加熱溫度,避免脫碳。
5、減少切損
控制鐮刀彎形,提高整體板型,選擇相應軋輥上下配備,將前期的上下輥速比由±5%提高到±10%,使鋼板翹頭現象得到改善。
6、采用負偏差軋制
目前鋼板交貨多是理論重量交貨,采用負偏差軋制,會提高成材率,負偏差軋制時,尺寸精度是關鍵,操作人員要做到勤檢查、勤卡量和勤調整,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避免批量不合格。
7、完善控軋控冷工藝
對于探傷板、高性能要求的品種鋼采用大壓下模式,降低鋼板性能不合格率。另外良好的控軋控冷技術,可以減少氧化鐵皮產生,提高成材率。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