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化理論被譽為20世紀物理冶金學領域所取得的最重要進展!極大地推動了微合金化鋼的研究。生產與應用,鋼中最常用的微合金化元素是鈮、釩、和鈦等,其主要作用是細化晶粒與沉淀強化。鋼中添加微合金鈮元素可顯著提高再結晶溫度、細化晶粒,有利于提高鋼的工藝性能及使用性能,但會降低鋼的高溫塑性,惡化鋼的焊接性能。
首鋼技術研究院的學者利用Gleeble 3500熱模擬試驗機研究了鈮-鈦微合金化試驗鋼在變形與未變形條件下的連續冷卻相變規律。研究結果表明:試驗鋼在2~50℃/s的較大冷速范圍內均可獲得貝氏體組織,且隨著冷卻速度的增加,組織中粒狀貝氏體的量下降,板條貝氏體的量增加。同時變形促進相變,有利于奧氏體中新相的形成。用熱膨脹法建立了試驗鋼靜態與動態條件下的連續冷卻轉變。









陜公網安備 61030502000103號